这次离开大连之前整理了跟老公在大连待的三年里积攒的所有物件,锅碗瓢盆瓶瓶罐罐书书本本整理了好几天。真不舍得跟这些见证了我们三年多蜗居生活的小物件们说再见。每一样拿起来都凝神半天。
临走,鬼使神差的把那本在柜子里边压了好长时间几乎遗忘了的《蔷薇岛屿》装进了随身的手提包里。这是我高中的时候非常崇拜的安妮宝贝的书。那时候纯白的感情的处女地上刚刚懵懂的意识到爱情,思想干净透明而又诗意。那时候我们总是弎一群俩一伙偷偷的跑到学校外边的书店里边租很多的口袋书看。上课的时候、自习课上,只要没有老师的看管,就偷偷的放在桌格里或者藏在课本底下不知疲倦如饥似渴的读。什么作业什么高考全都抛到九霄云外。随手抄阅的手抄本和日记本里,安妮的句子总是能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那时候到底是太少不更事了。
后来有幸拥有了这本自己的安妮宝贝。可是却再也不愿意翻开来细细的读了。每每翻开,就会觉得大脑皮层已经脆弱单薄的不能承担这整篇整篇的孤单、散漫和伤感了。我们的灵魂太相似了,一份孤单散漫和伤感可以慢慢的被时间和爱情温暖,遇到同样的情愫时候就会被灼伤了。我要自己幸福快乐着,不要被灼伤。后来索性就把它和很多几乎都不再看的上学时候的课本一起压在柜子里边了。安妮的字是写给那些幸福着可以承担的起短暂孤独的窒息或者那些浮躁的应该安静下来的人看的。对于极容易感觉到伤感和消沉的人来说,读安妮的字,无疑是一种自虐。
三月四号大连至农安的火车,晚上六点五十八分。年后每隔大概一个星期就会在火车上晃荡一个晚上或者更长时间。我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封闭的车厢里,在火车的车轮和铁轨的撞击声中心旁骛的期待着终点。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生命的结局,那么字典里是不是就会少了“期待、猜忌、不安、焦虑、恐慌、烦躁、”等等一系列的词语了呢?我想象着,安妮一定是习惯了在这轰轰隆隆嘈杂的铁轨撞击声中忽地安静下来,所有的孤独慌乱疼痛的思维都被这狭小封闭空间中的轰鸣还有毫不怀疑的等待终点的心情驱赶,只是在窗边托着腮凝神望着一排排渐行渐远的风景,她生命中粗犷浓重的油墨色彩在那一刻一定全部褪去了颜色,干净的透明。
可惜是夜,窗外的景色都被黑夜吞噬了。九点半一过,熄灯,睡觉,像所有的孤单的旅行者们一样,担心着自己的行李钱包,带着害怕坐过站的焦虑,伴着咣当咣当的声音,很浅很浅的入睡。
那本有着乳白色干净封面的《蔷薇岛屿》在包里拿出来之后始终没有翻开。里边的内容依稀还记得。
那些故事关于死亡之前潮状的汹涌的呼吸,关于失去了父亲孤单受伤的女子,关于充满猜测和等待的孤独的爱情,关于拉萨纯净高远醉人的蓝天,关于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珊瑚首饰,关于印度女人明亮干净的眼睦,关于很多很多短小的常人眼中并不完整的句子。关于行走。关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