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梨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和许多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类的书一样,内容上有新意的点并不是很多。而且题目中的“2小时”,也只是博人眼球,内容并没有紧扣2小时,而是囫囵的讲,如何提高效率。
所以不要被书名蛊惑,况且所有所谓的高效,并不是让我们走捷径,而是在大量练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一些“相对高效”的方法,从而比其他人走的更快一些。
高效没有捷径,也是需要刻意练习,养成好习惯才能获取的。
对于此类的书籍,我的原则是,可以看,但一定不要跟着书的题目“假大空”,而是选择性的读、或者吸取其中适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照做实践。
这样一来,这类书读的稍多一些,每本都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就可以构建一套自己“独有”的自身管理体系了。
但这本书也有比较值得关注内容,就是是作者的理念:通过顺应自己的生理特点来提高工作效率。
也就是说,中心思想就是:不管你的身体做出什么样违反高效法则的反应,都不要去责备自己,要想办法找到让自己的身体以及大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不要难为自己。在于自己和平相处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提高效率。
—1—
本书主要讲了提高效率的五种策略,如下:
对我有用的有以下几点:
—2—
1、意识到【抉择点】
抉择点:就是字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的主观选择。
这本书,抉择点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我们日常行为中的【惯性行为】。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早上到单位,想着去接杯水,然后就为今天的会议发言进行几分钟的排练。但由于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邮箱,处理邮件,所以习惯性的点开邮箱,开始处理回复邮件。结果大脑自动进入“邮件处理”的惯性模式,而把排练的事忘在脑后了。
过了好久,同时小A忽然叫到“还有3分钟会议就开始了!”。此时的你才从“邮件处理”模式中跳脱出来,结果很麻爪,发现已经没有时间排练了,而自己的发言比较排后,所以整个会议都恍恍惚惚的边听,边整理回忆昨晚的想法,完全没有听别人怎么讲。
结果到自己讲的时候,虽然磕磕巴巴的过了,但却因为前面没认真听,和前面同事的点子重复了。
我们常常进入这种“自动模式”,而没有对所做的事情进行选择。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感觉一天干了好多事情,特别累,但是效果却很差,最重要的事情总是不尽人意。感觉活着真累啊~
上面回复邮件的例子还算是比较好的“惯性行为”,而通常,大多数人的“惯性行为”都比回复邮件的例子“低级”更多。
通常我们都是,电脑弹出一个广告,想要关掉,结果不小心点进去了,刚好页面推送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就点点点。。。。。不小心10分钟过去了。。。。再不小心20分钟过去了。
明明刚刚跟自己说只看5分钟的啊!!然后就很气愤,责备自己,生自己的气。
所以【抉择点】这个概念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此作者建议,每做完一件事情,也就是此项任务完成的时刻就是一个【抉择点】。
如果在抉择点上花费5分钟,斟酌一下真正【值得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着手去做的话,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因为我们花5分钟,慎重的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进行选择,明显比盲目的进行下一项无关紧要的任务花费的时间少的多。
而且,盲目的做一项自知无价值的事,做完后后悔自责,心里能量消耗也很大,不利于进行下一项有价值的任务行动。
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意识到抉择点”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因为惯性行为,我们自身很难意识到“抉择点”的存在。
而一天中的【抉择点】其实并不是很多,所以,每做完一项任务就停一下(2分钟也好,5分钟也行),思考一下,下一项任务应该做什么最有价值,而不要盲目的开始另一项任务。
—3—
2、抉择点【心理距离】
抉择点的心理距离就是: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站在自己的【上帝视角】,做长远的规划。
如果你读过一些理财类的入门书,你会发现,不管是哪位理财大师,他教给我们的第一课,都是如何“养鹅”。
以这只【鹅】为理财的起点,往后所得的收入就是【鹅蛋】。
道理都懂,但在【养鹅】的过程中总是很难把鹅养大、养活。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在中途忍不住把鹅“杀死了”。
这个现象就是当时我们在【杀死鹅】暂时享乐,还是【继续养鹅】享受未来取之不尽“金蛋”的抉择过程中,【心理距离】太短导致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研究发现,人们总是把自己当下的利益放大,而把相对远期的利益小化,即使很多情况下,明明计算出的可视结果表明远期的利益要当下利益大得多,很多人也还是愿意放弃远期,抓住当下。
这是因为,人们对距离自己较远的利益的不确定心理。
总是认为“时间这么久,万一发生变动怎么办?我还是要抓住眼前的利益,这样踏实!”
而如果我们在做抉择的时候增加相对心理距离,站在自己的上帝视角去做选择,就会更加理性。
【上帝视角】是一个很高屋建瓴的视角,想想,上帝啊,主宰啊,牛叉啊,怎么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人家是有全局观的好么?怎么会为了一点小利就做损害大局的选择呢?
上帝视角有利于我们冷静下来,个人认为,他的工作原理有两点:
1.上帝视角其实是一个【客观视角】,比起我们被情感控制所做的选择,客观视角所做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加正确;
2.上帝视角的【大局观】,超级霸气的那种把控人生命运的赶脚,完全秒杀渣渣的动物本能控制。拥有这种牛叉的大局观,自己也会更有做出理性抉择的信心。
—4—
关于第一章抉择点的内容,对我有用的就这两点。其实这两点在其他的自我管理类的书籍中也很常见,但是这里用了不同的说法,再次强调一下就好了。最终要的是在平时要注重实践。
彩蛋:
读完这本书想着是要洗衣服还是写读后总结,因为坐太久了,所幸站起来动一动。结果脑子真的很惯性啊,不自觉的就去洗衣服了。说好的5分钟抉择时间呢?
衣服洗到一半,有点累,猛地发现,我本来计划写读后总结的啊!怎么在洗衣服??
结果写这篇总结的时候,有些内容都有些模糊了,不得不重新翻看~
(当时读完想着写,就是觉得刚读完,记的还比较清楚嘛~)
可见理论就是要拿来实践呢,所以,读什么有的时候真的没那么重要,假大空太多了,容易产生幻觉。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一做比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