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211本科,DIY申请到美国爱荷华大学、犹他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的PhD Offer。另有五所学校录取Master,专业排名都在全美TOP50之内,这是基本背景情况。
另外是转专业,跨度较大,从本科纯文科的教育学,申请到偏理科的教育计量心理学PhD。我觉得我的申请“不按常理出牌”:尽管对教育心理方面的教科书、权威论文进行了自主系统的学习,但自身并没有进实验室做过严谨的科研、发表过实际意义上的paper。在文书中,我更多展示的是作为一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以及对从事科研学术事业的热情、潜力。忘了说:GPA3.82,G320+,T95+。
【时间线】
大一:保持高GPA。寒假赴华盛顿大学交流,做“亚裔大学生在美适应程度情况”的教育心理学小研究并报告,结业成绩为全A。
大二:笔试第一申请到赴台湾师范大学交换的机会,该校教育类专业QS排名为亚洲前三。做“大陆交换生在台课堂归属感及其与学业动机的关系”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下学期考过GRE。
大三:下学期考过TOEFL。暑假在雅思托福培训机构实习。
大四:正式申请,采取的策略是“力攻直博、硕士保底”。年底就早早地收到了第一份ASU的Master录取。
【GRE & 托福:标化考试成绩是门槛】
GRE和托福是无数想申请美国的人因之望而却步的东西。我承认,G/T考试是申请中需要花费大部分时间精力去准备的,而备考它们则是不断磨炼人的意志力、爆发人的忍耐潜力的过程。个中辛劳酸楚,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就其在申请中的真实作用,我在正式申请时慢慢体悟到:对于硕士申请,G/T成绩是决定性因素;对于博士申请者而言,就没有必要一遍遍刷G/T高分了,因为它们只是申请的门槛,即两样成绩一旦达到对方学校的最低分数要求(其实也很难),其发挥的作用也就到此为止了,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对科研的兴趣等。
如今想来,G/T考试带给我许多无形的好处。GRE使我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它强调只有具备这种思维才能在美国学术研究和生活中取得成功;托福将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好几个level,使得我在与外国人对话、浏览美国大学官网、读英文专业文献时毫无障碍。另外,由于是自学备考,我也提高了自己的资料搜集整合能力、自我反馈能力和自觉性。
GRE即美国研究所入学考试,分为Verbal Reasoning、Quantitative Reasoning和Analytical Writing三部分。Verbal的得分关键是单词量,得单词者得Verbal。那些连大多数美国人都不认识的学术单词,都是要记的。因为你就是去搞学术的啊。我花了一个学期勉强过完红宝书,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记APP单词、要你命3000,晚上睡梦中竟能多次梦到一串串专业术语、一行行逻辑难懂的论文语句。Quantitative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只要将常用数学专业术语记牢、看懂题目,解答起来相对得心应手。Writing与托福写作最大的区别要搞清:前者考察的是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后者纯粹考察用英文写作的水平。
托福属于语言考试,分为听、说、读、写四部分。听力是托福的重难点,这对听力最弱的我无疑是大挑战。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雷打不动地背着笔记本电脑和备考资料,跑去图书馆一遍遍地做模拟试题、反复听音频材料。听力内容晦涩复杂,主题涉及天文物理、生物化学、考古农业、人文哲学等方方面面,我将专业单词、短语圈出跟读,将重难点段落费心听写。遭遇瓶颈期时,每听一篇新听力毫无进步,在看不到有任何进展的状况下,人很容易就会心力交瘁。另外,口语、阅读、写作算是强项了:口语重在多说,表达清晰、有条理,语速适中;阅读关键在对词汇语法的熟悉,并提高阅读速度;写作在于素材(即议论文论据)积累,包括身边事例、名人轶事、作家格言、时事政策等,另外,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率也很必要。
【文书:决定性因素】
我认为,对于申请博士项目,文书是至关重要的评定因素。在和犹他州立大学录取我的教授面试时,我问他:“您最看重我什么方面的优势?”他回答:“首先,你的文书非常打动我。”我将几点建议陈列如下:
1. 凡事赶早不赶晚。我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写CV(简历)/SOP(研究计划)的初稿、联系意向老师请求写推荐信。事实证明之后我将CV/SOP分别改了二十多个版本,且最终投给每所学校的内容都不相同,不仅仅是改个学校名称、专业名称的事情。
2. 利用各种人脉资源改文书!利用各种人脉资源改文书!利用各种人脉资源改文书!重要的事说三遍。不要怕写得不好、怕丢人。把文书尽可能地发给同学、朋友、专业课老师和家长,尤其是那些能够针对文书提出建设性观点的人。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常常让我豁然开朗。回想起上学期总和帮我修改的小伙伴们通话讨论一两个小时、直到半夜12点的光景,不由地佩服自己的认真劲。
3. 包装并推销自己,扬抑得当。将优势尽可能多地、有条理地写出来,学美国人自信的样子,不需要过于谦虚的。
4. 随时随地找寻灵感。在图书馆枯身孤坐改文书改得无聊,我就会跑去咖啡馆、甜品店、KFC去写。到了新的环境,心情好,又有动力改文书了。同时,把它当作重要的事放在心上,走在路上、临睡前时不时想想,会产生“顿悟”的奇效。
【正式申请阶段的过程】
1. 确定意向学校。我通过US. NEWS.美国权威高校专业排名,了解到意向申请的Top20冲刺校、Top40适中校和Top60保底校。之后进各学校官网查看专业课程设置、导师介绍、科研课题、申请要求等。我将申请G/T分数等硬性要求汇成Excel表格,并将主观描述性的课程、导师介绍等打印出来研究。
2. 看意向导师的已发表论文、目前研究课题,与之邮件套磁。在Google学术搜索老师的paper,顺便可以看到引用数以判断影响力。对重点论文精读、次要论文粗略读摘要。在发邮件给意向导师时,只需围绕“我是谁”“我的研究兴趣”“我对你的某方面研究感兴趣”这三点核心阐述,得到导师回复率非常高。如果导师乐意和你深入沟通,则可以聊聊自己做过的小研究、对导师研究的见解或疑问等等。
3. 网申。我专业的博士项目截止日期均为12月1日或12月15日,硕士在1/2/3月不等。排名越高的学校截止日期越早。如遇到疑问,可以打电话、发邮件问教学秘书,例如该专业往年申请人数/录取率、国际生录取率、申请材料是否交齐等,教秘普遍非常热情。堪萨斯大学官网明确表示“更倾向于录取有沟通能力的学生”。
4. 面试。博士录取均需Skype面试,由一或多位教师来面,旁边通常会有博士生听,时间在20-50分钟不等。主要问题有:介绍你自己、陈述CV里提到的科研/实习经历、为什么想学教育心理、你擅长哪些量化研究方法、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我们专业、毕业以后打算留美或回国等。类似于聊天的形式,不用过于紧张,思路清晰地表达即可。
【人文社科类申请:展示你的综合素养】
我将自己常规出版的两本书籍《民国时期的留洋文人》、《原来是酱紫:陆生眼中的台湾大不同》作为展示自己写作阅读能力的因素陈述在文书中。通过描述自己在校内外做的各种讲座、演讲、主持、专业报告,显现口才演讲能力。另外,文艺特长、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文艺比赛不一而足,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稍加提及表现艺术素养,或许,这正是以“文艺浪漫”著称的Iowa看上我的主要原因呢!
【请先考虑清楚,然后奋不顾身地行动】
对我而言,赴美留学是自大一起就确定的目标。我始终相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我周围有很多同学,他们本身很努力,但惋惜于没有明确坚持的目标,左顾右盼、人云亦云,最终一件事都没做好。当我顺利获得外校保研资格时,因为坚定要出国,便果断选择放弃。破釜沉舟之际,往往是向死而生之时。
之所以想去美国深造,原因之一在于对学术的热爱。通过在公司、事业单位实习、做志愿者的经历,我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最适合我的。深思熟虑后,我做出了在高校搞研究这样的职涯规划,这让我下决心申请直博。原因之二,在于我乐于广交朋友的性格。在台湾交换时,我结交了五湖四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朋友,不会对Culture Shock过于敏感,不会沉溺于固定的朋友圈子,我想我有适应陌生环境的性格优势。
最后,必须说一句,为出国留学打拼的道路并不好走,路上少不了质疑的声音,必然要历经“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循环往复。还是《要你命3000》里看到的德国思想家歌德的那句名言说得在理:“Man errs so long as he strives.”是的,人若奋斗,必定不断遭受挫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