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法则

      生活中,总会遇到总想着让别人付出的这一类人,这背后往往有其深层原因,避开他们也需要明确的方法:

一、总想着别人付出的常见原因

      1. 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

      这类人习惯以自己为出发点,觉得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比如从小被过度溺爱,习惯了被满足,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很难体谅他人的辛苦。

      2. 安全感缺失或过度依赖

      我觉得有些人内心不够独立,试图通过索取他人的付出(比如情感、时间、物质)来确认自己被重视,把别人的迁就当成“被爱”的证明,却忽视了关系需要双向奔赴。

      3. 功利化的人际交往

      部分人把朋友、同事的关系看作“利用资源”,总想着从对方身上获取好处(比如占便宜、找帮忙),却不愿投入对等的时间或精力,本质上是把关系当成了“单方面受益”的交易。

      4. 缺乏边界感

      这类人不清楚“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的界限,比如随意麻烦别人跑腿、借钱不还,觉得“关系好就该不分彼此”,忽视了对方的意愿和底线。

二、避开这类人的方法

      1. 明确自身边界

      和这类人相处时,提前要想清楚自己“能接受的付出”和“不能妥协的底线”(比如是否帮人垫钱、是否无底线陪聊),一旦对方越界,直接拒绝,不必不好意思。

      2. 观察“付出平衡性”

      保护自己,相处时留意对方是否“只索取不回报”——比如每次聊天都是对方吐槽,从不关心你的近况;每次约饭都是你买单,对方从不主动。这种“单向付出”的关系,及时疏远。

      3. 减少“过度共情”

      在和这类人处事过程中,他们常常用“卖惨”“道德绑架”让你妥协(比如“你不帮我就是看不起我”),此时不必被对方的情绪裹挟,提醒自己:“他的需求不是我的责任”。

      4. 专注“双向奔赴”的关系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把时间留给那些“会主动关心你、愿意为你付出”的人,自然就减少了和“只索取”的人打交道的机会。

      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交换”,无论是情感还是实际帮助,只有双方都愿意付出,关系才能长久。对于总想着让别人付出的人,不必指责,保持距离即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