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田秀树
一.在职场中,为什么要敢于争辩?
1.争辩不是吵架,也不带有暴力。而是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如何使我们在会议、谈判、对话讨论中,掌握博弈主导权,维护自身的利益,实现更好的发展。
2.这个时代对习惯隐忍退让的人是十分不利的,而对于擅长据理力争的人非常有利。因此,要敢于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摘掉懦弱的帽子是现代人必备的成长技能。
3.职场中的心理战。
(1)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恐惧心理。不要先入为主地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因为越是糟糕的设想,就代表越高的反抗成本。在这样的心理负担下,人就会越发倾向于放弃抵抗。
(2)不要太在意当时的成败输赢,还必须考虑过后是否会招人嫉恨。如果赢得了一时的胜利而留下了长久的积怨,并且积怨对未来造成的损害大于当前收获的利益。那么,当前的局部胜利,就是长期总体战略中的败笔。
4.不敢争辩的人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1)懦弱的人通常会不由自主地设想最坏的情况,而陷入一味的害怕心理中。
应对策略:A.不要往坏的方面预测未发生的事。
B.姑且展开反抗的姿态。
C.即使遭到对方恫吓,也不要战战兢兢。
D.进行反驳训练,培养反抗习惯。
(2)性格懦弱的人往往有轻率下结论的习惯,一旦启动负面思考模式,人就会失去冷静的判断力。
应对策略:A.咨询和倾诉,让思考从恶性循环中跳脱出来。
B.转移注意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3)性格懦弱的人心理上容易被压倒――给自己一次逃脱恶性循环的体验至关重要。
应对策略:A.明确责任人。
B.让对方阐述意见,明确其意图。
C.先不下结论,花点时间判断。
5.我们常犯的几种错误。
(1)认知不协调――觉察自己是否正在勉强自己,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拒绝自己不想要的。
(2)选项限制――选项被一再缩小,自己被拖入更深更难以拒绝的怪圈中。
(3)认知歪曲――非黑即白、过度概括、选择性概括
(4)立即反驳――讨论中,立即反驳的往往赢不了争辩,瞬间的反驳一定是漏洞百出的。
二.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增强说服力。
1.正确的方案是争辩的意义所在。
2.如何增强自身的说服力。
(1)有逻辑地说服对方。
(2)巧用数据增强说服力。
3.如何瓦解对方的逻辑。
(1)攻破对方的根据。
(2)在对方的思维定势中寻找漏洞。
(3)识破对方的偷换概念。
(4)提出不同的前提条件。
(5)提出其他可能性。
4.用好事例,事半功倍。
(1)灵活运用以前的事例――总结经验,从各种复杂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简洁普世的基本原理。
(2)区分逻辑性事例和情绪性事例。
5.为自己创造赢的机会。
(1)自己制定赢的标准。
(2)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利用超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超认知是指跳出自己,用旁人的角度观察自己。
(4)为自己的方案争取试错的机会。
(5)理性中带些人情的温度。
三.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把握对方的情绪。
1.保持冷静,不败才能取得胜利――感情用事会更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争辩中,说得越少,观众记住的越多,说得越多,观众记住的越少。
2.激起对方的愤怒――切中对方要害,然后轻视对方。
挑衅的艺术:沉着冷静、切中要害、有理有据、大义凛然。
3.利用对方的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是指当新情况与自己以往的认知不相符时,选择忽略现实。是一种自我逃避行为,常衍生为自我欺骗。
4.掌握对方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对于同一问题,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输出的答案不相同。
5.不要以人为主,要就事论事――就事论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争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不被情绪所左右。
四.正确面对失败。
1.不做常胜将军,而做不败之将――保持不输比赢更重要,博弈中最可怕的是那些输得起的人。苟活并不是懦弱,生存是第一要务。
2.冷静地认知胜负――避免对形势产生误判,接受局面,适可而止,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3.如何保存自己――有时输赢并不是我们预料的那样,除了黑白分明的输和赢,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状态。在这种不确定中,要学会更好地保存自己。
(1)有时候阳奉阴违不是坏事――上下级关系中,“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
(2)将自己的受损最小化。
(3)剔除拖后腿的人。
4.拍拍土,从失败中站起来。
(1)他们没那么在乎你的失败――你没有那么重要,大家关注的是你面对失败时的表现。
(2).即使输了,也可化敌为友――不背后评论,就事论事,担当责任。
(3) 成为善于从失败中汲取力量的人――每一次失败都是进步的机会。
5.在逆境中奋进。
(1)很多时候,你能做的仅仅是持续地去尝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核心优势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依仗的东西――核心优势的两个属性:能力强、不可替代。
五.在胜利中保持冷静。
1.无论在争辩还是其他斗争中,切不可犯的大忌是:侮辱了对方,却没能摧毁对方的战斗力。
(1)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与之讨论――放弃不必要的争辩。
(2)注重寻找共同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2.胜利后的自我管理――满招损,谦受益。
3.重视获胜后的评价――团体重于个人,下级重于上级。
4.争辩的理想状态――让对手加入自己,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想法,并成为同一阵营的战友。
(1)搞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并作出不同应对策略。
(2)“共情思维”能力――换位思考,跳出思维定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共情思维三个概念:镜子概念、理想化概念、双胞胎概念。
(3)成为对方喜欢的人――不反驳对方最希望听到的话,即使不赞同,也暂时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