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带着一帮老领导去外地培训,接触时间久了,发现老头儿们都是蛮有性格的,途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对话。
L行长,62岁,退休前为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分行长,为人低调谦逊,不沾烟酒不好女色,最大的爱好是收藏古玩、古董家具等,数十年来也投资了大量财富在上面,算得上行家里手。
W教授,58岁,国内某985院校的教授、博导,学术地位显赫,常年专注于学术研究,不屑于像其他同行那样热衷于商业“走穴”,住着教书匠的福利房,领着不太丰厚的科研经费,既有着清高书生气,同时又透露出对此行旅友们收入上的艳羡,貌似乐道但不安贫。
Q总,57岁,W教授过去的同窗,目前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接近7位数。
某日,三人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一行人坐车前往下一个地方用餐。旅途枯燥,大家开始找话题闲聊。
W教授:L行长,我有一个同学,前段时间得癌症死了,54岁,他也喜欢收藏那些古玩玉器,死的时候,他的那些宝贝评估了1个亿……
坐在他邻座的L行长侧过脸:你什么意思啊?
Q总也参与打趣:呵呵,W教授总是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
车上其他人也哄堂大笑,说W教授一语惊人。
W教授的皮肤因为经常打高尔夫的缘故相当之黑,所以也看不出当时的表情究竟如何。
估计是咽不下这口气,午饭的时候,W教授跟同桌的其它人吐槽:我发现啊,越是有钱的人越是怕死,你看我刚才在车上,才提了那么一句,反应就那么大,唉,以后还是不说为好。
尴尬的是,当时我也在车上,在W教授说完那句话后,我也偷偷笑了半天,不过他个人似乎对于别人的反应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他完全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笑,更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引起了对方的不满。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是业内讲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专家,年纪轻轻,出场费一天10万,不过的确是很有水平,思路清晰也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视角,与会人员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几个相熟的人围在一起聊天,一边热议该专家的妙语连珠,一边撺掇W教授下次为大家授课。
W教授不冷不热地说:我讲得没那么通俗。我们学校上次邀请了***(知名度很高的学者)来讲课,只给了2000块。
众人说:哦,这个人收费确实是挺贵的呢。
W教授:讲得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听着热闹,一点深度和内涵都没有,学校也不会请这样的人去讲课。
众人囧。
W教授这次,应该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会聊天。
为什么干行政工作(特别是办公室)出身的人,说话做事都会相对更加圆滑周全,因为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会摸索出一些规律和禁忌,其实表达相同的意思,你可以有所选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宁愿藏起来,或者只是调换一下语词的表达顺序,听得人感受都会截然不同。
有一说一,有时候并不是坦诚或者耿直,而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再强调一次,是否成熟与年龄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说白了,这样的人,就是不懂得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心里怎么想就用最直白的方式说出来了。
在第一段对话中,其实也许W教授确实多少存有对该同学财富的羡慕嫉妒(虽然他嘴上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因此对该同学的亡故说不上同情吧,他希望以此找到与L行长的共同话题,希望抬高L行长的身价,即:你家里那么多次藏品,身家应该也值很多钱,但是却使用了一个很不恰当的表述顺序,把亡故这件事放在了前面。对于L行长而言,他从话中理解的意思就是:和我一样喜欢收藏的、又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去世了,所以你在暗示喜欢收藏的人都会很早去世么?很显然,车上其他的人也是这么理解的,这是通用语义。
会聊天的人,情商一定不低。无论身边的人位阶高低,与他们交谈都能如沐春风,因为这样的人知道随时变化自己的语境,和对话的人处在同一个场域中。他们也十分清楚,这句话说出去以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高段位的人,甚至能够准确评估出这句话对对方而言,是满意,非常满意,还是惊喜。
不会聊天的人,就是那种说话让人不舒服的人。三句两句下去,要么呛得对方不知如何接话,要么认为与此人根本无法沟通,两个人的思维根本在两条平行线上。
年纪越大,越是要懂得让身边的人舒服,这不仅仅是涵养的问题,甚至会被定义为人品、智商上有bug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