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后,贫穷阶层的理论家们普遍认为,无论以什么模式治理社会,公共决策与管理体现的都是统治阶层的意志。他们习惯以贫富来划分阶层,觉得社会要么被富裕阶层掌控,要么被贫穷阶层掌控。社会被哪个阶层掌控了,公共决策与管理体现的就是哪个阶层的意志。
贫穷阶层的理论家们还认为,只有在贫穷阶层掌控下,从贫穷阶层的意志产生的公共决策与管理,才能体现全民意志。在富裕阶层掌控下,公共决策与管理永远不可能超脱于阶层意志。
如果社会确实只存在贫穷阶层与富裕阶层这两个阶层,那么贫穷阶层的理论家们的观点也许符合真理。然而,现实社会还存在一个官吏阶层。事实上,传统的社会阶层历来就是由官吏阶层、富裕阶层、贫穷阶层这三大阶层组成。并且,我们几千年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真正被富裕阶层掌控的社会,也没有出现过真正被贫穷阶层掌控的社会,只有被官吏阶层垄断的社会。
贫穷阶层用大半个世纪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结果,只是解决了富裕阶层欺压贫穷阶层的问题,赢得了一个主人翁的名义。没有了富裕阶层,真正走向权力舞台中心的其实是一个垄断集团。当然,这个垄断集团一直肯定贫穷阶层在名义上的主人翁地位,在利益上也给予了贫穷阶层更多照顾。只是,垄断的结果,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集团利益。并且,这种集团利益事实上超过了主人的利益,可以说是现代版的世袭利益。集团垄断根本不可能产生公平社会,依然还是官吏阶层掌控着话语权,公共决策与管理体现的也还是官吏阶层的意志。能够迫使官吏阶层的垄断偏向照顾贫穷阶层的利益,这可以算是贫穷阶层的胜利。
在垄断模式下,所谓的掌控只是在利益上偏向富裕阶层多一点,或者是在利益上偏向贫穷阶层多一点。官吏阶层始终掌控着根本利益,决定着富人与穷人的命运。在没有解决垄断问题之前,公共决策与管理体现的只能是官吏阶层的意志。贫穷阶层始终忽略官吏阶层,看不到垄断的问题,难怪只能局限于从财富归属去实现公平。
世界进入现代以后,基于官吏阶层的垄断模式已经很少见了,竞争模式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选择。在竞争模式下,虽然还是存在官吏阶层、富裕阶层、贫穷阶层,可是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被法律认定是同等地位的公民,享受同等公民权利。因此,无论哪个阶层也都无法将本阶层的意志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这样一来,根本就不存在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
公民权利首先从参加公共决策与管理,通过选举与表决方式体现出来。无论官吏阶层、富裕阶层、贫穷阶层,都可以公平参加选举,都只有一人一票的表决权。公共决策与管理只能是一人一票表决的结果,决不可能是出于某一个阶层的垄断意志,实际上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自治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