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内涵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进程(几次历史性飞跃,在什么时候、形成了什么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基本问题)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 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辨析题:毛泽东思想是不是毛泽东个人思想?
不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时间: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领导力量: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李宁注意;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子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 定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组成:社会主义因素居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 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过渡形式: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出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一大关系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标志着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出自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6点):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
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提出的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方向;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内容: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提出意义: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解释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依据: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
-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新时代的内涵(重要得很)
-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 是决胜全面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 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的意义(也是重要得很)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升级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八个明确“(一个字都不能错):
-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四个坚持“(一个字都不允许错):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坚持新发展理念。
-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九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实现中国梦:
- 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包括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包含六个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 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如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推进绿色发展。
-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型、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作用的,但没有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发挥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制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从严治党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为什么?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习近平强军思想
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主要内容:
- 强国必须强军。
- 当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
- 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 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
如何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 坚持全国一盘棋。
- 健全体制机制。
- 强化战略规划。
- 突出重点领域。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持有的政治优势。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内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核心: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共赢而不是单赢。
怎么样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 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 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 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核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怎么做:
-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 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照着更加开放、包容、善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 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 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十四章 坚持何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 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是什么?
- 统揽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意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伟大斗争是手段、伟大工程是保障、伟大事业是主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