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青年阶段的抉择是通往不同道路的分水岭,往东还是向西,的确是个问题。
01
依据陈晚女士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她认为在美国只会考试远远不够。中国研究生可以通过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勇夺高分,但美国的笔头考试之后还有一个口表达的课堂学术汇报。通常这个时候,哪怕是笔头考试得C的美国学生,他们一旦站在讲台前,也能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活像一个小教授。
而我们的孩子天天啃书本,哪有练嘴皮子的机会,从小缺乏口头表达的训练。因此,陈晚女士建议中国孩子:即使是站在陌生人面前,也要自信、微笑、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说话得体。把这些作为一项基本课程去完成,美国孩子能做到的,中国孩子一定也能做到!
02
美国考研和中国考研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不考政治和专业课,二是改专业比较容易。
相比较到美国读本科,读研究生会更经济一些。时间只有两年,比本科少了一半,并且很多研究生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攻读博士更容易得到。比如:助教、助研、免学费。
对于“草根”阶层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用“拼爹”而只需自己好好奋斗的不错选择。
03
年轻人的选择与思考,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小到买什么口味的糖果,大到去哪里上学、和谁结婚,无时不面临着抉择。现在国家这方面的环境要比过去好的多了。父母不会再过多干涉儿女的选择。
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早些。初中选修外语课,大学生活更是完全自由,改换专业无人限制。他们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为,大胆、无所畏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想要的道路。
其实,不管是谁,什么国籍,各种各样的选择将伴随我们一生。这是命运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学会独立思考,摆脱死板的羁绊,学会做出智慧的选择,这是我们所有人一生要做的功课。
我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难免有时会落入环境文化所影响的俗套中,但我也已尽力把皮球踢回去,让孩子自由选择她想要的衣服、文具以及时间安排,毕竟未来是她自己的,谁也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