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学习了“理解六层次理论”,尤其在家庭教育上受益匪浅。
1.环境 (WhereandWhen)何时何地?-时间地点人事物
2.行为 (What)做什么?-所做的事情本身
3.能力 (How)怎样做?-不同做法和选择(也被称为习惯)
4.信念与价值观 (Why)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带来的益处、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5.身份 (Whoaml)我是谁?-我以什么身份去做这件事
6.系统 (Whoelse)这样做对世界有什么好处?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首先帮孩子树立起系统观念,明确身份,树立信念与价值观等上三层,比只告诉孩子怎么做,做什么及提供好环境要重要的多。有人说每高一层都比下一层作用大10倍,下三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上三层解决,说到底就是格局的差别!
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尤其是孩子负面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都是正面的动机,如果我们只看孩子的行为与习惯(能力),就会不停的否定与指责,找不到闪光点,而如果我们能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及对身份的定位,可能你感受的是感动与欣慰,然后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再是讲道理,你说出的话也会被孩子接纳。所以父母提高格局,孩子自会有大格局与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