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出了12个皇帝,他们的陵寝遍布在4个地方,分别在沈阳、清东陵、清西陵和华龙皇家陵园。因为古代帝王陵寝规模宏大,建设时间长,等到皇帝驾崩以后再开始建设肯定来不及,所以对于帝陵的建造,一般在新皇帝登基不多久之后就开始进行了。皇帝虽然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但是对于陵寝的建设却不是为所欲为,必须按照祖训或者其他的规定建设,这种现象在清朝更为明显,即使大名鼎鼎的乾隆,依然遇到了诸多难题,究竟是哪些事难住了他呢?
第一个难题就是他父皇雍正给他出的,雍正的陵寝没有建在东陵,没有和康熙和顺治在一块,而是自己重新找了一块地方(清西陵)。因为在古代有“子随父葬”这一说法,对于乾隆来说,他认为自己家老祖宗在东陵,况且最崇拜的爷爷康熙也在那里,所以他想在东陵建造陵寝,但是这样就违背了规矩,令他非常苦恼,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所以他只能往下拖。
正所谓“皇上不急太监急”,他自己不提这件事情,下面的大臣当然要考虑这件事情,所以一直上书,提醒他选择万年吉地,眼看不能再拖了,于是乾隆这才命令勘测队,风水术士等一系列队伍为他选取位置,最终把位置选在了东陵。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规矩,乾隆心里非常纠结和苦恼,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如果这样做了子孙会不会也不遵守规矩到处去建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根据《上谕档》的记载,他将东西陵分为昭和穆,并制定昭穆之制的规矩,实行父子分葬。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安心而且合法的在东陵“定居”了,并且后世也不会出现乱选地址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大家都知道乾隆帝是一个喜欢“花钱”皇帝,从六下江南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自己的陵寝,一个时候安葬的地方,他自然不可马虎,于是打算耗费巨资大张旗鼓的兴建。但是,祖宗有家法,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互相攀比、浪费钱财,规定后代的帝陵规模是不可以超过前代的,也就是说,乾隆帝的陵寝不得超过雍正的泰陵,对于“以孝治天下”的乾隆帝来说,他又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地位。
就拿石像生来说吧,乾隆非常喜欢这种东西,以至于想要在自己的陵寝外加上几对,由于康熙和雍正在建造自己陵寝的时候为了节俭都裁掉了石像生,乾隆虽然非常喜欢,但是碍于祖训,他不可肆意妄为的去加上石像生,必须想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要说这乾隆皇帝聪明绝顶真不是吹的,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康熙雍正陵寝没有石像生,何不都加上几对,这样一来就巧妙地避开了祖训。于是乾隆皇帝利用这个漏洞,在几座先帝帝陵上都加上了石像生,于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面对因诸多的祖宗家法而产生的上述问题,乾隆没有妥协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头脑灵活果真名不虚传。
参考资料:1.《清高宗实录》;2.《上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