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过饭,和娃爸聊关于娃的教育,娃爸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其他的都可以不用考虑。我相信应该有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想法,尤其是看到社会上很多负面新闻,我们对娃的要求和标准就会不自觉的降低。可是怎么样,才叫真正的快乐呢?是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让孩子随心所欲的玩,就是幸福教育的唯一手段呢?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老师,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级里面被同学们称为学神的人,脸上总是很宁静的表情,即使试卷发下来,错了一些题目,或者年级排名下降了几名,也不会有痛苦的表现。反而是那些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如果成绩考得不理想,或者年级排名下降了,会很痛苦,甚至来到办公室哭泣。
后来,我与学神聊天,我发现他竟然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关注的,不是一分两分的分数波动,也不是一名两名的年级排名变化。他说自己感受到的,是把一道题做出来的快乐,以及每天感到吸收知识,不断进步的快乐。所以名次和分数就仿佛是身外之物,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目标。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肯定了这种体验,认为这才是人类获得的真正幸福,并为这种状态赋予了定义:心流。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心流是什么感觉,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以及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
一.究竟什么是快乐?
当我和老公畅想孩子的未来时,孩子爸爸说,我对她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快乐就行了。我不禁想起我曾经学习游泳的一件事。以前我一直是一个旱鸭子,夏天父母带我去河边玩耍,总是给我一个游泳圈,把我放在安全地带,自由的飘来飘去,那时,我是快乐的。后来我看到有人能够游到很远很远,我就求着父母给我报了一个正规的游泳课。当我通过一遍遍的痛苦的换气练习,真正的掌握了一门技能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快乐比我自由的飘来飘去的快乐,来的时间更长,境界更高。
有的时候回过头来想一想,当我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练习,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并沉醉其中的时候,我们的心底,似乎升腾起了一种安定的喜悦,持久而深远。
作者在《心流》中为我们描述了这种体验: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
真正的幸福体验,是一种内在的稳定与和谐,是内在秩序的井然有序。我们体会到一种生命的进步和成长。我们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并且发现了自我和宇宙的和谐统一。
二.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快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1.受制于基因和社会,导致迷失自我
我们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走路歪歪倒倒,即使还不能准确的发音说话,但是对大自然的探索总是令他们感到神奇和快乐。爬高跳跃,看到树叶掉落,掌握一项新技能,都会让孩子们哈哈大笑。孩子是天生热爱学习的。然而,当孩子慢慢长大,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不快乐的事,尤其是和枯燥的练习,成绩排名,奖惩制度联系在一起之后。
当孩子们早上不能睡懒觉,必须得早起去学校
当孩子们被家长禁止吃太多甜食,喝太多可乐
当孩子们在学校里与朋友相处的不太好,被朋友冷落
当孩子成绩决定了是否有读大学的资格
......
我们发现,例举的前两种情况,比如说想要吃甜食,想要喝可乐,想要多睡一会儿等等,是我们身体的内在需求,或者说是基因对我们的要求,而后两种情况,是我们必须收敛起我们的天性和欲望,融入社会,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太多时候,我们被基因控制,或者在社会中随波逐流,导致我们迷失了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迷茫和痛苦。
只有脱离了基因对我们的控制,比如身体渴望甜食,但是为了健康我们不可不抗糖化。还有不被社会要求和审美等所限制。剥离掉“本我”和“超我”,真正发现了自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2.精神熵太高,内在失序
除此之外,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
考试成绩不好,被朋友背叛,被父母批评,失恋等等。
明明想看书,想学习,想健身,但是静不下心来,总是想摸手机,看完手机之后,又后悔。
失眠,脑子里有很多声音,停不下来。
等等……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发现,我们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的时候,都是我们失去了掌控感的时候。掌控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部世界失去掌控感,二是对自己失去掌控感。所以,当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时,我们就会觉得痛苦。反过来说,当我们能够尽可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幸福的基础。
外部因素比较难以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我们的孩子,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他们每天要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如果家长把孩子留在海量的信息中,让他们自己去找寻人生的意义,而不予任何指导的话,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就像在海中回旋的小船,找不到方向,失去航向,只能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原地回旋,白白的把燃料用完。
而掌控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达成一致,就能够获得自律的快感。如果不能自律,就会导致身心不一致,让内在秩序混乱。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概念“精神熵”。所谓的“熵”,是指失序,混乱的状态。当我们面对一件事,内心处于失序混乱的过程,就会发生内耗的现象。
所以,教会我们的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降低精神熵,是幸福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
作者说:“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桩事务,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所以,总结来看,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也不是让孩子一位的追求分数和排名,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是让孩子能够向内探索,发现自我,获得一种掌控自我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生命的能量。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那么,如何才能教会孩子,掌控身心,降低精神熵,获得内在秩序的稳定,从而体验到幸福感呢?
获得幸福体验的步骤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这5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在顺境和困境中,都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话剧表演中,被老师安排演一棵树,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也没有任何舞台动作。那么,在台上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来说,都将非常的难熬。
那么,如何在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中,找到一丝乐趣呢?我们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演示一遍:
首先,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从上台到下台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一些小目标,比如说,找到最佳路线,和最合适的步数,完美走到表演地点。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表情控制提出一定的要求等等,在表演的过程中,收集到最少3个台下观众的表情着装等信息,猜测家长身份,最后在下台之后去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那么这就是给自己提出目标,并且逐层分解开来。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完成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之后,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就好像长跑或者做瑜伽。有的人不能保持注意力,于是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于是身体损耗的痛苦变得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放弃。而能够熟练心流步骤的人,则会在长跑和瑜伽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确保自己能够保持精神的集中,达到身心的一致。
而每经历一次心流,个人就变得更加独特,更难预测,并拥有更非凡的技能。
四.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早期浑浑噩噩,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都做,突然有一天,发现了星空或者海洋的乐趣,于是开始钻研,最终获得了成功。与其说,获得了成功,不如说,获得了幸福。
因为,首先他发现了自我,认清了自我,摆脱了短暂低级的快乐,其次,他摆脱了父母亲戚对自己的人设,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诸一切的追求。其次,在追求的路上,行为和思想达成了一致,什么声音,图像,都无法干扰他,他在秩序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了损耗,释放出了生命强大的力量。
正如作者所说:“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发现自我,保持身心一致,内在秩序的稳定,是获得幸福体验最恒长的方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
1.幸福教育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帮助孩子探索内在,发现自我。
2.教给孩子如何处理海量的信息的方法,不要让孩子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3.不要给孩子无穷多的选择和目标,帮助孩子做好一件事,并享受做好一件事的快乐。
我们的幸福教育最终的结果,不论孩子身处何时何地,处于什么样的身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和庖丁一样,即使在解牛这件事上,也能在做到极致的层面上,获得幸福和安定。那我们的幸福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