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友人曾在我微信下的寥寥数语中,提议我可写一些平凡劳动者的生活点滴。此言犹如一颗种子,深深埋入我心中,静待生根发芽。那么,该写谁呢?我本就身处基层,与众多劳动者交织,他们或与我的职责紧密相连,或是融入了我的日常琐碎。
思来想去,近些年,与我生活细水长流的,应属谭师傅与阮师傅这对夫妇。我腰腿部三天两头不适,疼痛不时造访,因此,时常踏入他们的小店,寻求那份舒缓与释放。他们的按摩手艺,虽说是半路出家,但两位虚心向学,边做边悟,转眼间已是六七年的光景。
“这个行业划得来,休息一下,气力不就又来了。”谭师傅总是云淡风轻地谈及自己的辛劳。然而,我深知那份工作的繁重与不易。
他们初来乍到,生意清淡。于是,在这小巷的中段,租下了一间狭窄的门面,不过五六平方米见方的空间,并非规整的商业铺面,而是由私房改造而成。收费也是亲民之至,只为招徕更多的顾客。屋内仅容得下两张小型按摩床,一张简朴的方桌,以及一个玲珑小巧的电饭煲。那电饭煲仿佛一件随身携带的工具,下层煮饭,上层温菜,一切都在这“小”字中找到了归宿。
阮师傅于我而言,已是旧识。他曾经的足迹遍布多个行业,而最为长久的,便是在新堤农贸市场的塑料凉鞋摊位。说起过去,老阮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曾在食品公司任职,那是七八十年代人人称羡的职业,商业系统的繁荣,加之食品公司的优渥待遇,都让他那段岁月熠熠生辉。每每谈及此,他总是滔滔不绝,那份自豪与满足溢于言表。
然而,时过境迁,商业体系改革,阮师傅也步入了下岗的行列。他与爱人并肩,在农贸市场支起了摊位,披星戴月,常常是凌晨两点便踏上前往汉正街的进货之路。这一坚守,便是二十余年的光景,支撑起了一个七八口之家。如今,他的弟弟仍在通羊河边市场,延续着他们当年的生意。“老阮,只要在市场上见到那个高大的男子,便知是你们家的亲戚。”我笑道,“在这县城里,你们家的凉鞋生意,还是有定价权的。”他闻言,也大笑。
谭师傅是阮师傅的爱人,她比阮师傅更早涉足按摩这个行业。她体型偏胖,力气不输男人。起初,她的手法让我颇感吃力,但渐渐地,我也适应了那份力度。每次按摩过后,她总是气喘吁吁,却仍不忘关切地询问:“哪里还疼吗?这里按得如何?要不要再加点力?”直到你喊“好了、好了、差不多了”。
谭师傅的按摩,总是那么实实在在,时间也总比别处要长些。她总是等待着顾客的满意,才肯停歇,这份执着与认真,让我记忆深刻。
他们夫妇二人,做事诚恳实在。两年前,又说服了前同事一同合伙,店面得以扩张。然而,这并未让他们有所懈怠。每当你走进店内,总能瞥见外间小桌上那几个装着馒头的袋子。我打趣道:“现在日进斗金,还那么节约,钱是要等着发霉喽?”他们笑道:“有馒头,再打个蛋汤就足够了,还得为小儿子攒钱买房呢。”
他们虽晚入按摩一行,对这门也涉及医术的技艺或许理解不深,但他们凭借着诚信与实打实的付出,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与满意。
从国营单位的辉煌,到下岗的困境,再到花甲之年依旧不懈地打拼。其实,他们也可以选择安逸地退休,但现在仍然在坚持,并对此心怀感激与满足。我想,这便是他们的可贵之处,也是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初衷与核心。
虽然我的文笔尚显拙劣,无法用华丽的辞藻去描绘这些我身边的普通人,但我愿以我朴实的文字,去勾勒他们真实的轮廓。我想,这便足够了。
“勤劳、善良、诚信、坚韧……”这些词汇用在他们身上都是恰如其分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些品质都将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钥匙。
愿所有善良的人们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