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觉间,今年已刮起第四号台风“艾云妮”。它于广东登陆,一路呼风唤雨,这几天,省内许多市县都出现强降水过程,8号夜间,更是整夜地降雨,使得城市内涝,多地沦为泽国。
那夜醒来多次,总听得雨声檐漏滴答。清晨起来,第一时间去到门外,凭栏观水,情况没有预想那么糟,离积涝成灾还远得很。
再看天空,夜雨持续至清晨,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无停止的迹象,依旧淅沥。又看周围巷子,积水兼泥泞,出去闲逛的念头一下子遁得老远。
这几天都是雨雨雨,时光大把得书读腻人对厌的,我得找点好玩又磨时的事情来应付。打开冰箱,里头除了塞满自家种的时蔬,还躺着一个饱满的大袋子。里头装的是什么,用手指戳了戳,原是糯米粉。
有了,就做花生包吧!
别顾名思义,我说的花生包,只因为家乡一直如此称呼它,实际上它跟包子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形似都说不上。
当然了,花生包花生包,花生还是有的。花生得炒香祛衣研碎和糖,不下点功夫不费点时间,还真是不行。好了,刚好台风雨给了我大把闲时。于是乎,找来自家种的花生,和俩孩子一起剥花生壳,锅热起来花生炒起来……
当我把糖和进花生碎里,三分之一的工序才算完成。一看时间,已到准备午饭的时候了,瞧,我真有把时间给花费出去呢。那剩下的工序,就先放着,等吃饱小睡后再继续。
原本打算好的下午小睡,怎知一睡便是两小时,大概是雨天凉爽好成眠吧。
醒来便急忙准备烧水和粉。利用等待水开的间隙去割了几张粽叶,用作垫花生包。本想割一大片芭蕉叶的,可它长在河对岸,实在不想淌水冒雨的,于是以粽叶代之。
和糯米粉,很简单,但必须把水烧开,这样出来的粉团才够柔软。做花生包的话,粉团的柔软程度对它的制作影响不大,这也是我喜欢做花生包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和糯米粉这方面上,我的功力不止不够,实在是欠缺得很。
然后是剪粽叶,大致剪成圆形吧。挺喜欢这个小步骤的,因为它实实在在是儿时的回忆:每逢家里做花生包,我总会在母亲吩咐之前就把芭蕉叶割来剪周致。这次只是把芭蕉叶换作粽叶而已,旧时趣仍会从心底沁出。
一切准备就绪,只要有个模子配合一下,有着精美花式的花生包就出来了。模子好找得很,就放在家里的冰箱顶那,一个木制的模子,去年时母亲给我的。她说在墟市上看到并一下买了两个,便给我一个。也就是因为有了模子,想要做几碟子花生包的念头才泛起。有些家庭做花生包根本不用到模子,直接了当,包好就行。但我想着既然有模子,那不妨用上,权当回忆旧时光罢了。
捏一小个粉团,微力把它捏成块(别捏太薄,否则要漏馅),往上面放适量花生馅。把粉片握起,收口,沾些生粉,往模子里用力一压,再把它往桌面上轻轻敲几下,再一覆,一个印了花纹的花生包就出来了。
把花生包放到预先剪裁好的粽叶上。必须给粽叶抹点油,不然,上台时,它俩是势必要互相纠缠的:黏在一起了,牢牢的。
接下来,就是蒸花生包了。这个是最后一个步骤,颇简单,只要看到花生包涨起,表明它已熟透,就可以熄火了。
终于吃上花生包了,时间已是下午五点三十多了。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我花出去了,看似白白的浪费妥妥的虚度。如果我说这也是一种生活呢,所以,见仁见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