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写下这个故事,我心里是沉重的。因为巴山人的淳朴,就这么一点点的被勾兑掉了!因为是真人真事,咱就有必要隐去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姓名。
这里是巴山山脉和秦岭山脉交汇处的米仓山,海拔2672米。山这边是陕西,山那边是四川,山顶上是少有的高山草甸,木竹林海的边缘。
因为地处川陕古驿道上,虽然现在鲜有商贾,但是古道热肠的民风,还是被山民们承传了下来。但凡有行人驻足,必定热饭香茶美酒相待。
这可不是咱老歪随口冒皮皮的,我在苗乡往来行艺十余年,山民们的朴实厚道,我是经历过的。
故事发生在米仓山的山梁这边,山这边有个捎箕湾。陕西的地界儿,镇巴县管。
啥子叫捎箕?
农村的朋友们可能懂得哈,就是用竹篾条编成的,可以挑粪土的半圆形的家伙什。山湾形似捎箕,就叫捎箕湾。
捎箕湾的园园底部,居住有区,徐,王,张,余五大家人。虽然没有挨在一起,相邻也不远,端上饭碗能窜门儿,像个自然村落。
捎箕湾斜上山梁的这一边顶端,住有肖姓一家,离湾底两里多山路儿。
肖姓这家人,老父亲早年去世,老母亲带大两女一男,两个女儿老大嫁在了米仓山出口处的陕西城固县,二女儿深圳打工嫁到了安微。幺儿子成年娶妻,生有一个男孩子,这时候两岁大点。
因为全面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山民们主要靠劳务输出挣钱养家糊口。青壮劳力,过罢大年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守的是老人和孩子。
学龄童上学住校,不够上学年龄的细伢仔仔,便由爷爷奶奶带着留在家里守着屋子。
肖姓这这一家四口,儿子媳妇吃苦能干,每年都早早地,随人去北京建筑工地扎钢筋去了,一年难得几天在家。两岁多的细伢孩子,就由奶奶带着,平时在家喂个猪鸡啥的,日子平静祥和。
话说这年五月间的某一天,从捎箕湾底下摇摇晃晃地走上来个半大老头,斜挎个包包在肩膀上。带着满脸的汗水珠儿,走到了肖家的院坝边上来了。
见到肖家老太在手磨儿上推豆浆,便张声搭讪:
这个婶娘哎,您在推么子嘛?
我在磨豆浆呐!这个客呀,你到哪哈去呀?
我到梁梁那边去赶铁溪场哦!也们热得不行了呐,给口水喝唦,大娘!
要得要得!赶忙到屋头来凉快哈子。
谢谢了哦!大娘。
原来,这是个要赶铁溪集日的行商。铁溪就属四川地界了哈。
这个路客自然而然地随了老太进了屋头,倒茶递烟的,也许是平时没人说说话儿,老太太乍见有人路过歇脚,便特别热情,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呱啦着家常。
老太两岁多的小孙子,他也不岔生哈,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围着过路客团团转。
过路客顺手把小孩子抱起来放在大腿上,一边颠一边逗小孩子: 你叫什么呀?爸爸哪去了?妈妈哪去了地逗弄着。老太见孙子玩得欢实,自己也聊的开心,高兴起来。看看也临近晌午,便支上鼎罐生火做饭。
小孩子嘴里头讨实话啊!没费多大功夫,陌生人就把肖家屋头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这个龟儿子眼珠子彻了几转,瞅着老太火垅头上挂着的几大串风干腊肉,动起了歪心。
饭好了,菜炒了,端上桌子三个人围坐着吃了美了。
老太正背对着桌边,面向火塘刷洗锅碗瓢盆家什伙儿,忽然听得乖孙子哇哇大哭起来。
哎呀哎呀乖乖哒,你是咋的啦?
过路客也跟着问小孩: 咋的啦?咋的啦?
老太拉过孙子朝脸上一看,只见孙子脸红脖子粗地,吐着长舌,泪珠直往下滚,哇哇哭个不停!
艾玛啊!乖乖咋的了呀?吃饭还好好的!咋就这样了啊?闯到鬼了吧?老太太心里一急,这迷信思想就冒出来了。
陌生人连忙也说: 我看看,我看看!哎呀,怕是吧!闯到恶煞了呀!
这咋办呢?这咋办呢?孙儿乖,不哭不哭…
小孩子也不说话,只管吐着舌头张嘴哇哇大哭。
见老太干着急没办法,陌生人说道: 婶婶呐,赶忙给我打碗凉水来。
说着话儿就一把抱起来孩子,用腿夹住小孩身子,抓住小孩头,捏开嘴,掏出两个米粒大小的黑色丸子,塞在小孩嘴里。肖老太连忙递上了水碗,那小孩张嘴就来了咕咚咕咚几大口猛喝。
说来奇怪,刚才还大哭不止的孩子,几口凉水喝下去,竟然不哭了!只剩下泪珠子还挂在腮帮子上。
见到孙子不哭闹了,肖老太长出一口气。嘴里不住地说道: 多亏了这位客呵!这是乖乖闯到鬼了!今天不是遇到贵人,俺孙子还不知道咋的哩!……
婶啊婶,您孙子这是撞上煞了!你家青壮都不在家,阳气不足,阴煞太重了。今天幸亏我身上有药哩,要不可就麻烦了!…这得要画桃符驱阴煞才镇得住哩……
听过路客如是说,肖老太婆心想这个人一定有道行化解孙子的煞气,不然他不会说这么准的,身上也不会有药的!儿子媳妇都不在家,没准儿路客说的是真的哩!又听说能画符驱邪,连忙接下话儿:
艾玛啊,那真是遇上贵人了啊!请师莫如遇师,那就奉请贵人给我孙儿让解让解吧!
这事呢吧,说难也不难,就是要用您屋头一些东西,画符作法才灵哩!不知大娘有不有哩?
要用么子东西?贵人只管开口。只要能把我孙儿让解好,用哪样都中哩!
大娘,镇煞要用红鸡公一只,檀香一把,
黄表纸三刀,桃木条七根,舂米的舂窝儿一副。这些您家都有吧?
有有有!鸡公自家喂的,香焟纸火上坟时没用完的还在屋里,院坝边上栽有黄桃树,要枝条折就是了,舂窝儿在厦房里架着哩,都有,都有!
肖老太一边回话一边忙不迭地去准备这些东西,一会儿就收拾停当,都放在了堂屋的神案前,鸡公扎了脚脚掼在地上。
过路客洗脸净手,点上香烛,左手端一碗水,右手拿了点燃的香头,站在神案前,煞有介事地,嘴里叽叽咕咕念着咒语,香头在凉水碗沿上面乱舞几圈,抬脚猛一蹋地面,嘭地一声,婆孙俩吓得打了个寒禁。
过路客拉过小孩,把碗凑近嘴边,这小孩就又咕咚咕咚喝下去几大口。剩下的多半碗水,被那过路客端去堂屋门外,大喝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连碗摔在了院坝边。
返身回到神案前,烧纸叩头。拜毕,用三根桃树丫条编成个帽儿,给小孩带上。剩下四根桃枝拿在手里,左手牵了小孩,老太跟在后面,嘴里念念有词,三个人从堂屋转到歇房,再转到了偏厦房,神神叨叨地来到了舂窝架子跟前。
过路客先把舂锤脚踏这头踩下来,让老太太踩住,把孩子放在了高高扬起来的石舂锤下面的窝窝儿里,要肖老太踩住不能松脚,他才好作法驱除舂窝煞。
婆孙俩就这么老的踩住舂锤,小的坐在舂窝儿里,一动不动,巴望着在屋头乱窜的过路客快点作完法事。
有抽一支香烟的功夫,就见了过路客回到了厦房。他背上背着的,是一大背篓腊肉块子,怀里抱着的,是驱煞气用的那只大红鸡公。
他来到婆孙俩面前,对着肖老太说道: 这会儿嘛,我就走了噢!你可千万不敢松脚哈!等有人来把你孙子抱起来你再松脚哟!
肖老太太大气儿不敢喘一口。哪里敢松劲儿啊!一松脚,那个大石头舂锤就会定定落下来砸在孙子头顶上!
就这么踩住,一动也不敢动。
老太太眼睁睁地,看着过路客用自家背篓背了自家的腊肉,抱着大鸡公出了屋子,上梁走了。
婆孙俩就这么个姿势,动弹不得,两岁多的孩子,自己又从舂米窝里爬不上来,都吓得哇哇大哭!
哭过一阵子,肖老太才记起来喊救命。把脸扭向门口,伸长脖子,长一声短一声地喊救命!救命啊!……
都不知道喊了多长时间了啊!
万幸的是,捎箕湾的区老头子吃过晌午饭,上湾里来给牛割草。
听得梁上大呼小叫喊救命,不知道肖家出了啥事体儿,丢下家伙什奔上梁来,看见屋里情形,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跑到舂窝儿前抱出了孩子。
肖老太婆浑身虚脱,脚一松,咣当一声砸下了舂米锤,直杠杠地倒在了舂架旁边……瘫痪好一歇才回了魂儿。
缓过神儿来了,区老头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区老头依稀记得,早上是山梁那边的谁谁谁,打从湾里路过,因为离得比较远些,也没有打声招呼,记得那个人儿。
两岁多的孩子,也能记得一些事体了哈,断断续续地把过路客做的歹事儿说了出来。
原来,这个过路客上肖家讨水喝时,从孩子嘴里知道了只有婆孙两人在屋里时,便在心里打起了歪歪主意。
他趁老太洗碗背对着他的时候,用手指在辣椒碗里蘸了辣椒给孩子放进嘴里,孩子辣得吐着舌头只顾了哭,说不出话儿。
他再把之前悄悄在饭桌上捻成的两个米粒丸子给孩子喂上,拿凉水给孩子喝。孩子喝下凉水冲淡了口中辣味,自然不哭了唦!然后再谎称孩子闯到阴煞,作法设个套儿,那肖家的肥腊肉,就这么被他明目张胆盗了去……
后来的事体,我听说道,那年的中秋节后,过路客被人在黑夜里打断了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