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这个字眼,充满恐惧与绝望···可是,每个人终归要面对它!
拿起这本书,看到标题,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东野老师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温暖而又细腻的情感中,穿插着极为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的盲区,而与众不同之处,这篇小说褪去了惯有的悬疑成分,平静之中拷问着人性。
故事的起由是小女孩瑞穗不幸溺水导致脑死亡,在父母准备允许医生判定脑死亡的前一秒,父母握住瑞穗的手,竟感受到了她的手抽动了下,瑞穗的父母陷入两难,最终放弃了做脑死的判定,继续保守治疗。一般人看来,还有呼吸即为生命没到最后一刻,何况父母在心爱的孩子有呼吸的前提下,即便是脑死亡的概率很高,也抱有一丝苏醒的希望。(注:之前对于脑死亡的概念很模糊,这本书变相的普及了医学常识,了解脑死亡的真正意义。脑死亡即对于临床上虽有心跳但无自主呼吸,脑功能已经永久性丧失,最终必致死亡的病人,称之为脑死亡。一般情况下,在医生怀疑病人脑死亡几率较高时,由家属决定是否做出此判定,第一次判定脑死后,第二次判定时间将成为具体的死亡时间。人们一贯对死亡的定义是心脏停止,而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上也在对死亡进行重新的定义,不断强化脑死亡的概念。)
在从瑞穗溺水后,整个家庭因为她的改变而改变。母亲为了延续瑞穗的生命,在她小小的体内装上了自主呼吸器,又通过先进的仪器,让瑞穗在机器的操控,自己活动手脚。身边的人看来,在“死人”的身上不断的耗费精力财力,真是徒劳,更认为母亲把瑞穗当成活生生的玩偶,亵渎神灵。而母亲的目的也只为能让女儿变得正常一点,因为她坚信,瑞穗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而已。
我发自内心的钦佩瑞穗的母亲,那是一股爱的力量,如此的坚韧,即便遭受到外界的种种不理解。她知道,也许这是种无味的坚持,可那又怎样!也许换了另外的儿子,依然还会如此的疯狂。
我们往往认为死亡是一瞬间,其实死亡是一个过程···
三年后的某个凌晨,母亲忽然醒来,她依稀的感受到瑞穗站在她面前,说着感谢的话,告诉母亲她真的要走了,而母亲并没有心痛,而是接受事实。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些,到底是不是幻觉,可对于瑞穗的母亲来说,她接受了瑞穗已经死了这个事实,从心底得到了解脱。只是这个过程,她坚持了三年多···
文中阐述了日本骨髓移植匹配难的真实现象,有多少家庭和瑞穗的母亲一样,即便知道是徒劳,可依然不舍放手,当然,所作所为可以理解,即便没有做脑死判定不选择捐出器官,也并不会受到任何谴责,只是无奈有些本可以救助的生命最终陨落。在日本,器官捐赠的资源极少,如果想救助需要进行移植的人,最好的选择是去国外接受医治,可高额的费用一般的家庭无法承担。
瑞穗的父母决定,如果在判定脑死后,他们同意将瑞穗的器官捐献出来,去延续其他人的生命。
最后,因为瑞穗的器官捐献,有人获救了。而她,并没有真正死去,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幸福的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