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挥刀自残、跳楼自杀。只因家长不让玩手机
8月的一天,宁波某医院的唐医生,一个夜班接待了2个让他心痛的孩子,一个是自残,一个是自杀。
晚上十点多,一名14岁的男孩被爸爸紧急送到了医院,男孩左手腕被砍6刀,血流不止,医生以为孩子遇到了坏人,谁知一问竟然是自残!
这名男孩叫小航,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爸爸劝他不要玩,并责骂了他几句。
小航转身走进厨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左手腕砍了下去,连砍6刀,刀刀见骨!
万幸没有伤及桡动脉,捡回了一条命。
【配图与文中人物无关】
刚处理完一个,又来了一个男孩,这次是跳楼自杀,原因竟然也是因为玩手机。
男孩10岁,叫小童,早上跟姑姑在一起,他想玩手机,姑姑担心对眼睛不好,制止了他。
一转身,小童打开窗口,就从六楼跳了下去。
“一句话没说就跳下去了,我想拉都来不及呀!”小童的姑姑哭诉道。
小童被送往医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心率几乎为零,唐医生判断,孩子可能不行了。
快速把孩子送进抢救室,坚持了1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仍旧没有抢救过来。
宣布孩子死亡时,小童的家人悲痛欲绝,几乎晕倒。
一个夜晚,亲眼见证了2个因玩手机被毁掉的孩子,唐医生禁不住发朋友圈感叹: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重视!
不让玩手机就自残、自杀,多么可怕的逻辑,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正在悄悄被手机毁掉!
为什么孩子会做出自杀等过激行为?
表面上看,孩子跳楼是因为“不快乐”,是因为不让玩手机,但从根子上看,跳楼是一种泄愤,甚至是报复!是孩子在潜意识深处“我要报复你们当父母的”!报复你们无视我的快乐,报复你们不把我当独立的人!我要把“你们的东西”摔碎了,以此报复你们!
惨烈的是,“你们的东西”竟是孩子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动不动就以死相逼。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孩子难管。
这说明,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朋友,还没有真正理解孩子,依然不懂21世纪的这一批新新人类。
现在这些孩子跟以前的中国人不大一样了,他们一出生,接受的信息就是全球同步的,个性越来越强,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要求独立,要求有自我。
如果早前没有和孩子建立好规则,在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强加管制,其实已然为时已晚,是根本不管用的。
为什么要和孩子建立规则?
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和行为教育的孟老师说,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每天他接待的孩子沉迷手机、网络的家长中有60%的孩子曾经对父母进行过自杀的威胁。沉迷手机的孩子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没有规则可言,孩子往往出尔反尔。
而在此之前,是因为父母就没有和他达成过规则,这个问题要追溯,可能要追溯到孩子六岁以前的教育,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到青春期就有的,跟早期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息息相关。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规则?
先接受孩子的本质:改善孩子的行为,但不要求完美。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极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毫不费力的学好规矩,有些孩子要花比较多时间才做得到。订立家规时,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
设定合理的界限:设定界限,代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规矩一旦确立,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
前后一致:规范要有一致的标准,具可预测性,让孩子清楚该遵守哪些规矩,以及如果他不遵守规矩会发生什么事。
「三阶段」行为改造计划
1、说清楚,讲明白
指示要正面而明确:父母指正孩子行為时,应使用明确的语词。
平稳的语调:和孩子说话时,除了留意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面对重要的事,更需要用平静、坚定的语调说话。只有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才会认真看待你要求的事。
2、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设定行為的「自然后果」:孩子最能从经验中记取教训,但是后果必须明确、合理、可行。「罪行」与后果之间最好有直接的关联,让孩子的选择决定自己要承担的后果。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执行后果:如果孩子仍为所欲为,就立即执行必然的后果。这时父母要言简意赅,保持沉默,不要做太多干涉。多餘的评语和高高在上的态度,像是「我早就告诉你别这么做」,只会造成亲子角力,反而失去孩子的信任。
3、亲子约定
如果孩子在行为上的转变仍差强人意,请试着和孩子一起订出行为改造计划,并且邀孩子主动参与计划。孩子贡献的点子和建议愈多,就越愿意遵守。
以上方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用,如需咨询更多,直接点击了解更多,提交问题,在线和青少年心理行为偏差矫正教育导师一对一沟通。也可关注本号并留言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