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儿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克思曾对女儿说:“劳动最光荣。”可是,如今的有些孩子却出现鄙视劳动的倾向,他们贪图安逸享受、害怕劳动锻炼。 作为父母,我们要努力让孩子认识到:是劳动创造了世界,是劳动创造了价值; 应当让孩子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小就具有劳动光荣的意识,让他们去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家务,觉得孩子长大了就会自觉来帮忙;结果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体会不了父母的辛劳。所以在桐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她学会劳动,从劳动中体会“甜”。
在家里有给桐开辟出一个独特的小天地,有她的书籍和玩具。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她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而后只要我一开始打扫房间,桐马上就会自觉的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我偶尔过去指点一下,再往后不用我说孩子收拾的干净又整洁,甚至无法想象到是一个幼儿所为。在桐3岁多时,有一天,我正在厨房炒菜,桐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她平时很喜欢站着板凳看着我炒菜,她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帮你做饭。”一股暖流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俯身问,“那你今天先学着炒菜,好不好?”小家伙忙不迭高兴地回答“好!”。我把酱油、盐、花椒、料酒、耗油、各种调料指给她看,告诉它们的用途和用量,手把手教她如何翻炒菜肴。此后,每次我做饭桐都会帮忙和我一起做饭,我宝贝真懂事,长大了要帮妈妈做点家务,妈妈就不会那么忙了,对不?桐微笑的点点头。菜做好后,她就会帮着我来饭前摆放餐具,幸福的品尝着“自己”的作品,所以桐经常去和幼儿园小朋友去吹牛说她自己会炒菜,怎样好吃,我从来不置可否,反而给她更多的机会,我们俩一起研究更多的菜品,这一次,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劳动的果实是“甜”的,收获了爸爸妈妈的夸赞,小朋友的羡慕,她的心里更是“甜上加甜”。吃完饭后,桐又会帮助妈妈把碗送到厨房。
晚上早早洗澡,脱下的衣服直接放进洗澡盆,洗完身体便开始搓衣服。虽然家里有洗衣机,但我还是鼓励她学会洗衣服。我给她示范一下,先搓搓衣领,再搓搓袖口,袖子,还有前面、后面,最后搓搓边缘,就可以拧干了。小家伙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自此以后,洗衣服对小桐来说是很好玩的游戏,洗完后我再帮忙收拾一下。虽然经常洗不干净,或者“二进宫”需要大人重新洗,但是我都会很夸张的鼓励她,让她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并坚持下去。让她产生愉快的体验。
除此以外,小桐还帮忙浇花、喂金鱼、家里养了三只加菲猫,都是桐来喂养,扫地、拖地、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晾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收拾沙发茶几等等。
有了这样的劳动锻炼,和大人的鼓励,孩子很喜欢劳动,从她的潜意识里她就喜欢劳动,喜欢品尝劳动后那种心灵的满足感。幼儿园上次搬迁教室,爸爸作为志愿者去帮忙,小桐也去了,不甘心在一旁鼓劲的小家伙和伙伴诺诺也动起手来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看着两个小伙伴,小手拉着大筐嘿呦嘿呦的劲头,看着俩小伙伴翘着小脚丫罗列起物品,真的为这俩孩子感到自豪。虽然我没有亲眼所见,当诺妈发来两个小伙伴认真劳动的照片想象着孩子们倔强不服输的身影,竟然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我家在黄河边上有一块菜地,经常带着孩子去菜地,让她感受食物从种子到果实的神奇蜕变都是用辛劳和汗水浇灌的,亲身感受艰苦的农业劳动,大手拉着小手,将小小的秧苗一起插到土里孩子的手上沾满泥巴样子可爱又兴奋。孩子们在自然中释放天性既新鲜又有趣,孩子回归大地感受土地力量的同时也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让他们认知自然、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不可复制的回忆。美好的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也在劳动中生成,融入大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才能实现立体、有温度的成长。
我亲爱的孩子,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热爱劳动的人心胸宽广,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不畏艰难,意志坚定,更容易达成理想;热爱劳动是人生快乐之源,你将从中学到书上没有的知识,体验真正的人生价值。愿你成长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人,愿你体味劳动的“甜”,拥有属于你的快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