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知道,老菜场北面有条街,是县城里有名的早餐一条街。
街口有家苍蝇店,门口竖着白色的布质广告牌,牌子上写着“兰州牛肉拉面”。店内放着六张长方形桌子,其中两张放着自助豆浆机,碗筷和几样小菜,其余四张留作客人用餐。小店延伸出一部分到街道上,延伸的部分相对放着一张大的木桌,桌上铺着白色的面粉,另一面放着三个银白的大桶,一桶是牛肉拉面的汤汁,一桶是翻滚的热水,在炉子上扑哧扑哧的冒着白烟,还有一桶用盖子盖着,看不出所以。相对的两面中,留出一条缝隙,供客人出入。
店主是一对夫妻。男人一年四季穿着白色的厨师服,带着白色的厨师帽和白色的口罩,不停歇的在那张满是面粉的桌子上摔、打、抽拉着面粉,一会儿功夫,粗细均匀的面条便成型。女人顶着一头微黄的短卷发,穿着时尚,袖子利落的卷起来,或招呼客人,或端面上桌,或收拾桌面,风风火火的忙转。
父亲是这家兰州拉面店的常客,十几年来,隔三差五的就过来吃几口。每每在我面前感叹,这是县城最正宗的兰州拉面。我也跟着吃过好些年,那咸辣味儿的兰州拉面,让我欲罢不能。哪怕去过好些地方的兰州拉面馆,也不如此处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便暗自认为:这一定是最正宗的兰州拉面。想当然的,店主夫妻一定是兰州人。
今年六月份,父亲去了趟兰州。我羡慕不已,在他到达的第二天便电话问道,是否去吃了兰州拉面。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说道,吃了,口味完全不同,还是老菜场北面的那家更好吃。我哑然失笑,我们原来吃了这么多年的盗版兰州拉面。
再去那家兰州拉面馆的时候,女人操着当地的口音问我,你在上海工作?我点了点头。她得意洋洋的看着我说,上海那边的兰州拉面馆都是河南人开的,都叫“好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