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励志的文章都在告诉我们,你值得遇见更好的人,你值得过更好的人生,之所以要这么用力的说,是因为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这些真的会发生。
《暗涌》的歌词中唱到,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和QQ空间等社交平台逐渐开始弥漫着两股截然相离的气息,一部分人在鸡汤式的吼叫着努力努力再努力,为遇见更好的未来燃烧着青春的热气,另一部分人则感叹着人生的艰难和迷茫,间歇性壮志凌云,阶段性混吃等死被很多人改成了自我签名。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部分人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焦虑,迷茫,失落,颓废的恶性循环中,用时下很流行的话说就是,我们每天都过的很丧。
大量的年青人每天醒来所面对的现状想想就让人失去了开始一天生活的勇气与热情。被工作的忙碌挤压着,被人际关系的复杂折磨着,被高额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打压着,被漫天的阶级论和生活哲学打击着,好像我们无论多么努力都逃脱不了既定的宿命,也就慢慢放弃了挣脱,甘心注定活成失败者的模样。
从去年火到今年的葛优躺和动画《马男波杰克》也正在显示我们的丧文化正在走向鼎盛,并逐渐演变成一场自我狂欢式的自嗨与自嘲,在这场狂欢中我们寄希望于暂时的欢乐就这样好像生活也没那么沉重。
丧文化在百科上的解释为:一些90后的年青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话,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感情,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麻木生存下去的行尸走肉。这些形象表达了青年人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固化的阶级的绝望--发展前景太过迷茫,前进的路太过曲折,我们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躺一躺,就这样,躺尸到死亡。
年青人迷茫的状态是再正常不过,可是重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年青一代整体长时间的弥漫着如此无力而低沉的情绪,他们对现实充满不满却又不知如何改变也无力改变的现状是深深的无奈。《谈金钱》中说到:儿童在金钱下早熟,民族就在金钱下衰老。在此可以换言之为:年青人在丧中沉沦,民族就在丧中衰老。
我想我们怎么就活的这么‘丧’了呢?发现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转变太快的不适应与自我社会位置和自我价值的迷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一辈子都是当下的生活状态。但我依旧疑惑,答案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前两年就火起来一个观点--阶级固化正在使更多的年青人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他们正在迷失在一种别人所营造的氛围里,或者说他们二十几年所营造的三观被大量的信息和满街的别人生活所推倒。我一向认为思维就是一个不断深化与抽丝剥茧的过程,但面对生活谁也没有办法说自己有多清醒,因此我们把我们的‘丧’安上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拖延症。
似乎每个人都患上了这种病并且已经到了晚期,无可救药。不到最后一刻你还真的不愿拖动一下你的身躯,而是不断在强烈的不安中等待那最后一刻的到来。
阶级固化固然存在,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也有一定道理,但阶级真的固化了吗?理所当然还没有,因为你还可以向下流动,这话听起来很扎心,但事实如此。所以,在这里小小的鸡汤一下,如果你没到达你这个阶层的上限就别躺下,无数人在想着取代你,至于到达上限的那些人自然有上一阶层的底层人与你联系。
而现实是,就这样,你陷入了不断地恶性循环与不安的惶恐中,你被漫天的阶级论吓住了,并深以为此,于是你也认同了同样漫天的努力无用论,你想着躺一躺,没想到你就这样再也没有站起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