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互联网扩散中的焦虑
2020年1月360年终大会特等奖为“免裁券”,引爆网络舆论,大多数人一笑而过,随后,2月底,网传360裁员20%……而今看来,名副其实,值。
2020年第一季度,网上各类裁员和降薪传闻层出不穷:碧桂园裁员30000人、哈啰出行大量裁员、大搜车CEO也表示裁员13%-14%、车好多集团宣布2、3月全员降薪30%-50%、人人车裁员降薪50%等,已经扩散至各行各业。同时,网上各类自媒体中关于“失业”、“公司破产”、“降薪”相关的微博、朋友圈等也在传播着就业者的焦虑。
然而在互联网上关注不高的地方,各类企业受创严重,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一部分还在等待复工复产,一部分或已经处于失业待业状态。高校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大难季。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20年1月和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失业从未如此之近,并造成互联网上的群体性焦虑,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就业者的群体抗风险能力变弱,失业代价太大。
2失业的负面连锁带动效应远胜以往
整体抗风险能力变弱是当今失业给国家、经济造成负面连锁带动效应远胜以往的根本原因。尽管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种大规模群体失业的现象绝不可能发生。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失业对国家的整体影响早已今非昔比。
第一,受失业潜在影响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就业人口总量达到7.75亿人,农民工总量达2.91亿,城镇就业人口为4.42亿人。进城务工收入成为很多地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村土地的流转或出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不愿务农等原因,已经让众多农村务工人员在失业后,失去了最后的抗风险依靠:土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提升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城镇就业,不可避免的也让生活与就业岗位捆绑的越来越紧密。
第二,信贷消费观的发展使居民收入与房地产市场、汽车消费市场紧紧绑定。房地产行业和汽车消费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言而喻。基本上每个从业者身上都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各类债务,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背后最为关键的支持力量正是居民预期稳定的未来现金流。而失业将会使得失业者在失去预期收入外,个人生存需求、房贷、车贷、房租等会使失业者面临着巨大的个人债务危机。而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将会进一步对银行以及我国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并传导至实体行业。
第三,储蓄理念和消费理念的改变降低了居民抗风险能力。根据Wind数据计算,我国居民储蓄率由2010年的26.05%下降至2019年末的8.75%,10年下降了一半还多。【我们在这里解释一下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概念问题。前者指的是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地区居民(家庭)储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后者则包括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两者不是同一概念。】虽然,储蓄率的降低跟大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与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类消费理念和投资理念的影响也不无关系。
当前80、90、00后逐渐成为国内消费的主力军,相比老一代储蓄意愿较低,群体抗风险能力变弱,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这个年轻群体注重现下消费和生活,脱离了生存消费,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追求享受,是社会中的支柱消费群体。然而,较低的储蓄会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方式在面临失业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时极易发生变动,同时也降低了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
第四,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更敏感。我国社会保障实行以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但由于各类原因,实际上是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即工资的8%放到个人账户上,企业缴纳的19%用来现收现付,即用来统一支付给当前退休一代养老。因此,现在的年轻就业群体和大量的民营企业是社保基金收入的绝对主力。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劳动力供给量的逐年减少,社保基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几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越来越多,国家不得不实施全国统筹或国有资产划拨等方式来缓解部分省份的社保基金压力。大规模的企业危机,以及数量较大的失业或降薪,将会进一步减少当前的社保基金收入,也会进一步加大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压力。
更多的也可以搜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