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里,从来就不缺少学习的机会。每一天大到各种各样的培训,小到各种主题的讲座,哪怕是广场舞、合唱团等等。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而恰恰是因为学习的机会太多,学习反倒容易变了味道。
在当下特殊的疫情时期,更是信息泛滥到目不暇接。有朋友向我诉苦:信息焦虑到都需要心理医生帮忙了。公司的会议、学校的培训、业务的沟通等等,我们每天的黄金时间似乎都同时有好几个会要开。
比方说有的人热衷听讲座。以养生讲座为例,相信大部分人去听的人目的一定是希望能够获得些许健康长寿的“秘笈”,但往往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下定决心一定按照专家讲的去早睡早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等,诸如此类。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讲座所学就全部扔在脑后。于是,花了时间去学习的过程,最后就只是拍几张照片,写几句碎碎念,发发朋友圈,获得满屏点赞,增加几个吹牛的谈资,浪费几兆流量。
知道做到
再说一个减肥的例子。无论是健身场所,还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资源,只要你需要,资源遍地都是。有的人办了一张健身卡,1月1日生效,12月31日到期,365天一共去了两次,而心念念的是“我有健身卡,我是关注健康的”。看到微博微信里关于瘦胳膊瘦腿腹肌马甲线的Gif图片或视频,吆喝两声我要瘦我要美,然后肯德基必胜客照样招呼。我们都知道这样是白费功夫,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一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麻痹”自己的意识,让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积极的、好学习的、正面的、进取的,这种行为会让我们更加爱自己。(反之估计是抑郁症的边缘吧)
二是因为满足眼前诱惑(美食当前)的吸引力是大于未来可知(会变胖)的痛苦的。就这样,我们用积极的意识督促自己,而下意识的忽略掉不好的结果。最后只剩下一堆精神鸦片。
当下的时代洪流里,学习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技能。学习的本质是:有用有用,没用没用。学习不是让收藏的帖子躺在手机里睡大觉,也不是买书放在书架上做摆设。任何科技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都是浮云,学习如是。
自学能力
公司的公众号刚刚开始运营的时候,那时候自媒体账号还不是很多,从账号注册,到如何编辑图文,到如何推送,到美化版面,到起一个好的标题等等,全部是通过问度娘完成的。后来,公众号遍地涌起,也出现了很多讲“如何运作公众号”的公众号。对于我来说,他们就如同教科书一般。
后来有实习生小朋友毕业来到公司,打算把公众号的编排工作交给她。我问:之前有过公众号编排经验吗?小朋友说:没有。
没经验没关系,会学习就可以。我推荐了10个公众号给她,这里面有的排版很出色,有的内容很有趣,有的是直接讲如何运作公众号的。我并没有告诉她怎么去学习,但一周以后她便可以自己编排了,而且较之前有了很多的创新。
企业家雕爷分享过他培养设计师的经验。雕爷说他从来不聘请大牌的设计师,一是贵二是忠诚度不高。他是这么培养设计师的:找到有设计基础和基本审美的设计师,然后给他一幅不错的作品,看过之后凭记忆用软件临摹一遍,完成后再对照原图找到差异,再凭记忆去修改,以此反复,直到和原图接近。这个训练过程并不难,但很熬人。好的是,经过这样训练过的设计师,很快就可以自己出“大片”。对于设计师来说,他本身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对于企业来说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同样的价值观,再付之与成长相匹配的报酬,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循环吗?
我对“自学能力”的理解和“模仿”有极大的关系。学习英语没有秘诀,就是多听多说。喜欢摄影可以多看好的作品,然后多拍。想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增加阅读量,然后花时间去写。喜欢唱歌可以多听歌,然后练习。只要你愿意,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在校还是在社会,这个真理永存。现在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自学能力恰恰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你会吗?”“不会,但我可以学。”
“你知道的吧?”“不知道,但我可以百度。”
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可以用这两个回答来解决。
懿 铭
马拉松爱好者
终身阅读实践者
GTD 和精益思想倡导者
秉持高效能和多维度的生活主张
用企业家精神
探索人生与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