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研讨各展神通,各家特色初显峥嵘
——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研讨活动简报
隆冬时节,红梅吐艳。2019年1月4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丰都中学校举行。重庆市12个高中语文课程创新的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相关区县教研员共40余人齐聚鬼城丰都,围绕“特色”,通过“验收预打分”的方式,研讨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碰撞交流,各显神通。
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联盟秘书长钱金涛主持本次活动。丰都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周勇应邀出席本次活动。
4日上午,活动伊始,在丰都中学校长李应同志为活动致辞后,本次研讨活动的重头戏“基地模拟验收预打分”活动随即铺开,即由2015年、2016年立项的七个基地作研究报告,再由这12个区县的教研员按照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印发的《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模拟打分。
评测开始,钱金涛老师解读了本次模拟验收的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要求交流的各基地重点汇报本基地的“特色”,包括理论体系的构建、“特色”落地情况及相关成果,要求各评委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
交流中,十八中的廖成有老师介绍的“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蔚为大观。它将学科创造性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学习资源,开设选修课程,使课堂有深度、有效度,使教师有大视野、真成长,使学生有高视域、大收获,工作扎实,成果丰厚 。
忠县中学的麻庭富老师介绍的“与共”语文独出心裁。它打破学生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障碍,“双语”推进,读写演诵,将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语文学习与运用整合起来,活动丰富,特色突出。
巴蜀中学的张学忠老师介绍了“雅道语文”的新成果。它着力培养学生的“雅量高致”,以“博雅”“智雅”“儒雅”“行雅”四个维度为课程方向,努力开发校本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开展学生活动。容纳各种艺术的特色选修课程,12年整体规划的“整本书阅读”,“内化文化修为,外显文化修养”的假期活动尤为耀眼。
重庆八中张泽勇副校长介绍了“通达阅读”的新进展。它以“阅读”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以成就学生“通达”的目标,将各种形式的“阅读”进行到底。张校长从课程理念、基地建设与内容、评价方式、后期规划详尽地介绍了八中开展全科阅读、海量阅读、深度阅读、比较阅读、智慧阅读活动的情况。其将阅读纳入重要考试的推进力度令人佩服,创建高中生阅读水平标准的构思令人振奋。
重庆十一中张俊老师介绍的“大阅读”一如既往地精彩,以活动为主线,每年一个主题,形式多样,内涵丰厚。师生共读,家校共读,渐成传统;校本课程,课外活动,已成体系;特色课程的开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培训,成果渐丰:“大阅读”阅读文字,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地特色已蔚然成风。
丰都中学江正明老师介绍的“体验式语文”初具规模。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的“动起来”,在“读、写、诵、吟、演、辩”的语文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方法,传承经典文化,提高美学品味,提升学科素养。其在课堂模式创新、社团活动的引导与管理上成果显著,鬼城文化研习初见成效。
璧山中学汪飞老师介绍的“宜生语文”令人耳目一新。“宜生”的理念是让学生的生命安宁和顺,达到“灵性阅读、智慧思辨、生命写作”。其中语文文化节、戏剧节的开展,穿越“子午线”、“丝绸之路”等文学游学的组织已让人眼前一亮,更不用说 “智慧校园”的打造,不仅将互联网引入学生课堂,更借助相关软件,评测学生每日朗读、速读、精读的情况,将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
下午,钱金涛老师梳理各基地的汇报,结合模拟测评结果,就迎接基地验收工作做了日程安排和细化要求。一是站位要高:需着眼改革创新,以课程创新为价值追求,突出教学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式变革。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一方基地,就是一方学术辐射地,就是一方特色语文教育阵地。三是基地建设要落到实处,既要过程成果,也要结果成果。
钱老师还主持了基地联盟2019年活动计划。通过研讨,确立了基地联盟2019年工作重点、活动日程等相关事宜;并一致认为,12个基地是兄弟关系,应同舟共进,要加强联系,在成果的拓展、深化与共享和相互学习中实现提升,实现各基地的合作共赢。
此次研讨会是重庆市高中语文界的一次盛事。它再一次提升了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联盟的凝聚力,并为各基地能顺利通过验收进而辐射示范,提出了具体有效的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路径,扎实有效地助推了各基地建设工作。
(丰都马竹青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