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于写作我一直觉得那个太高大上了,我鞭长莫及。日常跟他人提起日更我也就是说写两篇读后感,怕自己读了的书忘记了,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这个算是写作。
但是看了第一章,首先,你要想学习写作,那就什么都不用去想,先写。先放手去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动起来就是第一步!不用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刚开始就从完整的写完一句话开始!不要觉得自己的起点低不好意思,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除了有些有天赋的选手,基本上还是需要勤奋的。你刚开始能写完整的一句话,天天写,一个星期之后你就能写两句,三句,一个月之后你可以写一段,这就是进步。而且越是写的不好,才更要努力写,我们从小学习考试,不是越不会的题,越要去做嘛?你不做,不练,你怎么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哪里需要改正?
其次,写作到底是什么?只是把你想说的话用文字排列出来嘛?那你想说写什么呢?你说这些话有什么意义呢?写作,其实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表达。那既然是对自己思维方式,思想理解的一种表达,就必须要先有思想,先有观点,先有你的思考方式和认知。面对同一件事,别人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五点;别人能看到五点,你能看到这五点之间的联系;别人能看到这五点之间的联系,你还能看到这件事的五点和另外一件事的三点的内在关系,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更好,哪怕你的遣词造句能力稍微弱一点,你的写作水平也更胜一筹。
很多人也经常说,我也想写作啊,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写什么啊!脑子空空当然不知道要写什么,在没有开始日更读书之前我也不知道要写什么,甚至脑子里面都是浆糊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可写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注意输入!你没有知识的输入,你能输出什么?没有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你的思考和输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什么都有心无力。
因此,提升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
1.提高你的输入强度。拿出高中的刷题精神来,每天确保能够全身心的阅读1小时,不要给自己定什么一年阅读50本书100本书200本书这种目标,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的是书中的知识内化,融入到我们的身体大脑血液去理解他们,而不是要这个数据。就像《小王子》里说的,无聊的大人总是更关心数字,而不是事情本身。
2.提高你的输入标准。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太多的碎片化的信息,各种八卦新闻炒作新闻业比比皆是。你如何选择每天面对的信息?是刷抖音,一刷就不知不觉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回想一下刚刚看了什么东西,想不出来。还是电影,发现一部没看过的,耗时两个多小时发现是部烂片,没有丝毫的感觉,逻辑甚至不通。看今日头条,动不动就被他人的悲惨生活同化,然后评论区同仇敌忾;要么就是看谁谁谁说抄书挣钱,收藏一下。看起来好像随时你都在接收信息,但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开始了之后发现这个信息问题本身对你就没有什么益处,那就赶紧止损,不然你剩下的时间也就浪费了,沉没成本就更多了。
选择优质的信息,持续的去输入好的电影,经典的书籍,好的书籍。豆瓣评分或者各个大V的书单都可以提示你哪些是经典的,好的东西。好的东西都是有回响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提高你的输入效果。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要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要更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阅读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再次,训练你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你的判断力,判断力决定你的选择力,千千万万个选择构成了你的一生,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思考质量高的人,注定会拥有更好的人生。如何训练你的思考能力?
1.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多思考,反复提问,在脑海里追问并回答,找到事物的本质。
2.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把散落的知识点织成一张知识网,每一个知识点都和其他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要习惯性地建立知识间的各种链接。
3.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一切不被你应用的知识,都不真正属于你。你学到一个取标题的技巧后,可以马上找10个标题,用这个技巧去拆解、优化;你学到一个企业品牌的塑造方法后,可以问问自己,个人品牌的塑造是否可以应用这种方法;你学到一个爆款海报的设计逻辑后,逛街时可以想想,商场、门店的设计是不是可以参考借鉴这种设计逻辑。应用知识的过程,便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
然后,强化你的输出能力。如何强化你的输出能力?
1.高频写,持续写
2.既学写故事,又学写观点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磨炼写故事的能力。
3.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定主题、拟标题、搭框架、查资料、写初稿、排版、校对、打磨等非常多的步骤,不同人有不同的写作习惯,你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流程。建立流程的目的是什么?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
4.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其中,输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质,输出是结果,学好写作,三者缺一不可。
最后,公开你的文章,不用担心写的不好,公开是个很好的渠道,可以收获很多的反馈。借助外部压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标准。收获到各种反馈,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欠缺是在哪里,是逻辑不顺,还是文笔不好,是观点不行还是案例不够。
那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呢?
提供新知,创造价值。写作不是自嗨,而是为了创造价值。想要创造价值,你得提供新知。新知的“新”很重要,你所表达的若是人人都知道,那读者不必读你的文章。阅读是读者的自我完善,他需要从你的文字中汲取他身上本来没有的东西。新知的“知”代表知识、认知,但新知也不局限于新知识、新认知,它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等。
信息量大且密度高。文章的篇幅长短不重要,你的文章里面提出的观点和各个论证论据都非常经典充足就可。
逻辑性强,论证精彩。要是你自己是读者,你也不喜欢读一篇冗长复杂,观点混乱的文章吧。
容易理解,不能高冷。之前读《复盘》里面就提过咪蒙,她为什么公众号可以做到这么成功,吸金能力一绝?太接地气了,很容易理解,所以传播很广。
真诚沟通,不端不装。真诚,多么美好的字眼,同时也太重要了。为什么会有“标题党”这个词?为什么这是个贬义词,很多文章并不是表达这个意思,但是为了哗众取宠,人家剑走偏锋打擦边球,或者蹭热点等等。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毕竟《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真是从小听到大了。成长是漫长的,不是一把搜哈。
一切只为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