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严重,孩子上呼吸道感染迟迟不见好,虽然一直秉持着父母不应该离开孩子的理念,但终究还是受不了孩子生病的可怜样,让爷爷奶奶把她带到了三亚去洗肺。分离的日子她很少和我视频,偶尔会和我说几句微信,反而自己夜晚摸着孩子的枕头会想念的落泪,心中难免忿忿“这个独立的小丫头,离开身边却也悠然自得。”终于熬到假期,见到了女儿。趁着老人不在询问她:“和爷爷奶奶一起开心吗?”“不开心,因为我很想你”眼泪瞬间湿了眼眶,回忆起三年来一起陪伴她的日子,感觉她对我的爱丝毫不亚于我对她的情。
孩子的爱更直接。我的父母对我很是宠爱甚至有些溺爱,即使都上大学了,收拾家、做饭这些事情也不让我做,但那个年代的人做得多,说的少,他们几乎从来没有对我说过我爱你这样感情的表达,所以我的性格里也不太善于表达爱意。可孩子的世界更为简单,女儿两岁多时已经可以清晰表达。她会窝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最爱你了。”她会在我下班回到家时,扑到我的怀里说“妈妈,我今天都想你了。”她从不会吝啬自己对你爱的表达,无时无刻不在用她最质朴的语言传递着爱意。曾经看过一个统计结果,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是什么?彼时认为一定是我爱你一类的,但结果是“妈妈”,当妈妈后才发现这真的动听,一声妈妈足以全身融化。
孩子的爱更包容。我曾经是个坚定的慈爱教育主义者,我坚信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将拥有最健康的心理和最完备的人格。孩子出生后,我几乎都不曾大声呵斥她,我总是让自己足够耐心地与她沟通,她调皮时,我会接纳,她触碰危险时,我会提醒,我努力让她在单一爱的环境中成长。但当三岁叛逆期来临时,那个好脾气的我也实在受不了她无休止的不要不要,终于在一个吵闹的日子我听从了大多数“过来人”的经验,对她痛下打手,她委屈的哭着“妈妈,你别打我”,但我也丝毫不为所动。大人们闹别扭后总是需要修复期的,我曾以为我这样的行为会让她对我有所记恨,但她哭过后依然会扑到你的怀里,抱着你的胳膊寻求温暖,之后也会像没有发生那件事情一般。孩子的爱远比我们想的更加包容,她只是单纯地依赖你、信任你,无条件、不计较,相比之下,我们的爱反而显得有条件(我们总是强调你要做个听话的乖宝宝)。
孩子的爱更加不知疲倦。产假休到四个月的时候就真的很盼望上班了,感觉每日喂奶、哄睡、吃饭的日子浑浑噩噩,重复而无趣。尽管从最初的吃喝拉撒睡到会趴会笑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可依然觉得乏味而疲倦。产后上班充满激情,好似每天有了不竭的动力,每日回家哄哄孩子,她见到你还分外开心。再大些,孩子能带给你的乐趣日益增多,可也常常会觉得养育孩子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我美容的时间、失去了与朋友相聚的机会、失去了我健身打牌的娱乐活动,偶尔孩子陪着姥姥离开身边两周还分外开心。孩子也很乖巧,离开我身边也从不哭闹,但这次的一席对话却让自己汗颜。“妈妈,你是放假了吗?”“是的”“你放假后是不是就要回北京上班了?”“是呀,那我回北京后,你去哪里呀?”“那我也和你回北京吧,我舍不得和你分开”。三岁的她其实不愿回到北京去,因为还不喜欢去幼儿园,但她对于母亲的爱却足以战胜一切,相比之下,感觉自己那么狭隘与渺小。
从小到大,无数诗篇文章都赞美母爱之伟大无私,但做母亲后发现还有一种爱能够超越母爱,不仅无私,更加简单纯粹,愿天下母亲都能享受着时间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