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听傅佩荣讲庄子

听傅佩荣讲庄子,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许多人生哲学与智慧。听庄子不止一遍了,可依然觉得每次听理解都会更进一步。分享今日心得: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这个故事是谈到孔子的儒家与老庄的道家两派哲学在乱世穷困中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活得快乐的观点差异。

这里先引出一个概念:虚无主义。

第一种: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价值是指: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价值。

儒家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如果将这些价值判断混合了,做善事得不到好的报应,做坏事也不能得到惩罚,那整个人类就乱了。所以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就是指人们认为做好做坏没有差别,做坏事只要不被抓到就好。

第二种:存在上的虚无主义。

这种就比较严重,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怕死的,觉得活着与死了没什么差别。认为人早晚终究要死,既然活在世上是受苦,那晚死不如早死。

第二种虚无主义道家的思维相比儒家更加深刻。

儒家主要是化解大多数人价值上的虚无主义找不到善恶的分辨,所以儒家强调真诚,让人真诚由内而发,找到行善的力量,如此你会感到内心的快乐,在内而不在外。如此才能产生成效,每个人有被动变成主动做好的事情,从而得到快乐。

道家认为儒家这一套思想存在问题。

首先,善恶标准怎么定?谁来定?你讲仁义,就有人假仁假义,有人会说你仁义,到后面不仁不义,还要找很多借口。

谈到这里,庄子讲了一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的故事。“钩”是指古时候男子腰带上系的贵重的配饰,他说,一个小偷偷了别人的带钩就要被杀头,而把一个国家偷了去,却能成为诸侯。

最典型的就是齐国,我们知道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世代承袭,而到了孔子的时代,田横就把齐国国君杀掉称为了诸侯,田氏从此篡掉齐国,一直到战国时代,齐国一直姓田。

所以当你把一个国家窃了,你成为了诸侯,大家就不会把你当小偷,还会夸你仁义,为你歌功颂德。

在庄子活着的乱世,他的观察相当细微。能在这样一个乱世中,穷困潦倒依然能活的如他一般快乐逍遥的人并不多。他用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来面对,是他得道的智慧,也是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体会的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 子 之 乐 石瓢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稚子之乐:...
    my石瓢阅读 9,865评论 3 35
  • “萱萱你看这个鞋子怎么样?” “人字拖” “嗯。” “好像不能穿去图书馆,你会去图书馆吗?” “我不去图书馆。” ...
    森佳幸奈阅读 2,934评论 0 1
  • 太难忘的人总是可以在每首慢歌响起, 每个天气变换, 每把雨伞撑开, 每杯牛奶温热, 每对情侣相拥, 每盒橙汁喝完,...
    摩希阅读 3,19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