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dora小朋友入幼儿园了,我也成为了学生家长。没几天,就发现作为幼儿园家长,有着繁冗的家庭作业。采购小动物,DIY全家福相册,完成调查表,收集指定的零食盒子,做手工花束等等。可怜的家长的我们,除了每天要应付繁重的成人工作,还要做这些童年时不曾完成的手工作业。
觉得这个时代把太多的压力推给80后的我们了,史无前例的烦躁,焦虑。
这个周末,又是带着完成作业的心理,登陆收看了幼儿园布置的秋季安全第一课。宗老师平和的声音,让我慢慢的平下心来倾听。原本以为会是灌输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没想到细化讲解的主题竟是“儿童安全感”。不同的视角,同时也填补了我儿童期的知识空缺。
作为工科生,从知识技能的角度说,我一直觉得心理学这类的知识华而不实,使我没有就业或是社会立足的安全感,因为它带来的价值没有那么直观,所以不曾花精力在这类知识的普及上。
但是听了这一课,觉得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真的价值斐然。
1.什么是儿童的安全感
安全感不仅仅是取决于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而是心理上的踏实。
讲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一次和学姐各自带着自家的宝宝去游乐园玩。我几乎没玩过那种在高空的游乐项目,学姐之前并不知道。她买好了两张空中飞车(距地面约3m高)的票,就带着她的宝宝坐上去了,我带着2岁半的dora紧随其后,原以为会有啥准备过程的,谁知上去系上安全带,笨重的双人自行车就开始动了,我还不知道怎么找平衡呢,只见车子边转圈边走,我当时心里一惊,很着急,竟有些恐高了。等我学会控制车子后,我问宝宝你害怕吗,她说有点怕,我说那你怎么不告诉妈妈呢,她说她是有点怕,但是和妈妈在一起,她就不怕了。我当时羞愧自己心理怎么那么脆弱呢,还不如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娃娃。其实现在想来,就是因为宝宝有着富足的心理,她的安全感来自平日和我在一起时,我带给她的安稳状态,尽管处在她认为不安全的位置,她也能镇定自若。(呵呵,有点臭美自夸啦。)
2.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感,极易滋生心理疾病。
没有安全感,他无法安心的走自己的路,总是战战兢兢,总是持有一种抵御的心理,也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形态。长此以往,极易滋生心理疾病。
3.儿童的不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焦虑不安。
因为我们焦虑,所以无法提供给孩子“持续的,稳定的,一致的心理抚慰”。
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或者随外物影响带来的阴晴不定,朝令夕改,带给孩子的是不安全感。
举个小例子,现在的小宝宝都喜欢玩电子产品,喜欢看播不完的动画片。我们小时候也喜欢看动画片,但是那时是电视台定时定量播出的,不可能一味的得到满足。而现在的小孩看完一集接着一集,父母使劲了各种方法让他只看半个小时,可是如果第二次孩子百般撒娇,耍赖,优柔的你又动摇了,让他看了一个小时。但是第三天你工作上遇到了不开心,孩子还要看一个小时,你不再用温柔的母爱或者父爱应对,情急之下或者大打出手,或者采取其他强硬方式制止。这个时候小孩对看动画片的时间问题,就概念混乱了,不知道该看多久,因为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阴晴表。其他家庭教育事件也有着相似的恶性循环,最终输送给孩子的是不安。
作为拥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当代父母,我们有意识的去了解更多的育儿理念,觉得好的会第一时间的学以致用。但是对于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坚持下来的很少,今天用这种,明天用那种,那么这样传递给孩子的是五花八门,最后四不像,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稳情绪和相处方式。
4.所以父母要先治愈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是儿童的启蒙老师,更是儿童的心理医生,所以你知道了题目中的“他”是谁了吧。古语有云“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心安了,才有无穷的智慧。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去除自己身上的“燥”,才能提供给孩子带来“安”的前提。
遇到和孩子相处时的矛盾,我们父母暂且不要发作,深呼吸反省一下,一定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或是心情不好,或是教育方式不恰当,或者是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没有被接收到。我们要先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先治愈自己,才能更好的带给孩子力量!
如果自己的童年曾经经历过父母的暴力,有心理阴影,那么就千万不要以恶传恶,自己儿童期经历过的痛苦,不要再附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自己当年深受父母给予的“考高分,考好大学”的压力,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处在这种精神高压的水深火热之中,变得心理脆弱,自卑的走向社会。
如果自己当年生活很贫苦,意志力很坚强,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当年可以吃的苦,孩子也一样吃的了!孩子生长的大背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的童年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环境尚可,所以我们小时候的免疫力是比较强的,而如今的孩子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各种免疫力都有所破坏,他们的抵抗力就无法和我们当年相比。
如果我们是除了工作不接触其他领域知识的人,尤其是缺乏心理学知识,育儿知识,那么我们就需要有计划的补充自己这方面的营养,让自己快速的健康起来,这样才能传递给孩子健康的能量!
已经从应试教育走出的我们,本该放眼开怀,不必庸人自扰,不要打着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幌子,对他们缺乏精神关怀,缺失最宝贵的心理安全感,那才是真正的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拥有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
安全健康的心理,每天可以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的阳光雨露,盈盈清香,源源不断的希望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