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两会提出了“家长教育”,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广泛关注。
我也不由的想起了前几日,有位家长向我谈起了她对孩子教育的困惑。
那位家长一直很焦虑,她的儿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她每天几乎都在逼孩子学习,但每天孩子好像都很不开心。
其实很多道理,这位家长也不是不明白,不该逼孩子学习。但她又担心孩子在班级里没有存在感。
所以,那位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逼孩子学习不对,不逼孩子学习好像也不对。
2.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是什么原因会让家长感到如此纠结,让家长无所适从,出现了无论怎么做都不对的结果。
问题就出在学校教育那里。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上。
3.
目前的学校教育,普遍还是存在一种现象,老师喜欢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批评或冷漠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至于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其背后的真相自不必揭露。
但老师这么做,确实带来了两个不好的结果。
一个结果是,那些受批评的学生,内心会自卑。或受冷漠忽视的学生,找不到存在感。
另一个结果是,那些受表扬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内心也反而会承受表扬的负担,一旦负担到了不堪承受的时候,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国家教育部三申五令,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及各种形式的成绩测试,而很多学校的领导及老师总是阳奉阴违。
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表扬的作用被过份夸大了,抹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批评或漠视更让有些学生找不到存在感。
学习不是靠表扬或批评,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好,其实并不全是表扬扬出来的,也不是批评逼出来的。学习好的真正原因,是学习的本身的内容在深深的吸引着他们。这也就为什么一部分通过表扬或批评逼出来的学习好的学生,以后就会出现讨厌学习的现象。
强烈呼吁现行教育要立即革弊 ( 虽然革弊之路一定会阻碍重重 ) 。
老师不要通过罐鸭式授课去提高学生的分数,再通过分数去表扬或批评学生,而达到学生爱学习的目的。老师要通过互动式授课,通过解惑答疑,通过提高自己有趣味的讲解学习本身的内容,去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领导也不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去考核评定老师的授课业绩,而是通过定期及不定期专家听课的方式及学生投票的方式来考核老师的授课业绩。
变了质的存在感是一把无形的刀。老师对学生分数的表扬或批评漠视,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其实质是歧视,最终会使孩子找不到存在感。
老师要理解尊重孩子的存在感,60分有60分的存在感,70分有70分的存在感,80分有80分的存在感,100分有100分的存在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不对分数的歧视,正如人的高矮、胖瘦、性别、肤色、职位,等等,都不应该受到歧视一样,都要尊重这些存在。
4.
对于学校的教育,我们的家长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不要被老师歇斯底里的批评或激动万分的表扬所迷惑,不要配合老师在有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下,越走越远,最终受害的是你心爱的孩子。
卢梭说,存在感是自我价值的判断。
然而孩子还小,大部分孩子还不具备自我判别的能力,往往表扬会带来包袱或虚荣,往往批评会带来内心的自卑或无存在感。
可以理解大部分家长无力改变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也不要一味的去迎合学校的教育。家长要及时修复学校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真正启迪孩子理性对待分数、让孩子从内心对学习本身的内容感兴趣,而不是学习之外的任何东西,学习之外的东西包括表扬或批评及其他。
如果家长对学习本身的内容就不感兴趣,让家长再去启迪孩子的学习,恐怕就难了。结果也只会无所适从,只会盲从学校老师的表扬或批评的简单办法,去抹杀孩子的天性。
存在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应该有,每个人都可以有。不要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不要让孩子没有存在感。真正的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们变的更有希望、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来很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甚至还会让未来真正出现一大批世界级大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