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机会重新像个婴儿一般学习走路。可这机会就真地来了,来得猝不及防,来得神出鬼没,来得理直气壮,来得让人生无可恋。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得像招待贵宾一般对待他。好酒好菜,三茶六饭,温言细语,笑脸相陪。否则的话,他就给你使性子,甩脸子,把你弄得欲哭无泪,无可奈何。真是验证了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
不过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重新体验一下婴儿学走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刚拆下石膏的那一刻,我最担心的就是膝盖不会打弯,因此迫不及待地曲腿。虽然不能完全弯曲,但是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一点弯不能打。三十度角轻而易举,这不禁让我沾沾自喜。于是我愉快地想,兴许我是个例外。
从此我开始了一系列的练习,扶着助行器在屋子里来回地走,虽然右脚没什么力气,走几步还会隐隐作痛,膝盖更是酸软无力,走不上十步就打软。但是急于求成的我,坚持克服着种种不适,兴奋地走来走去。
第三天,我试着甩掉助行器,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小步小步地像企鹅一样慢慢行走。那样子真的像个婴儿一般,跌跌撞撞,东摇西摆,右脚还一跛一跛的。我的名字中有个铁字,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想到八仙中的铁拐李,因此自嘲地笑了。可人家是仙,我岂能和仙相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天比一天走得好,走得多,从开始的每天一二百步到一周后的每天一千多步,膝盖的弯曲程度也达到了九十度,我的心情更是好了很多。其实我这么努力地练习,除了想尽快恢复正常外,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控制体重。我原本不胖,可自从二月底摔伤之后,一个半月卧床,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小肉肉就偷袭了我,悄悄爬上我的腰腹,我的大腿,我的手臂,还有我的脸。我这么爱美,岂能容他这么放肆?看我不把她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谁知,急于求成的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骨折的恢复也有着他自己的周期和时长。我过早地负重行走,让膝盖不堪重负,重新变得肿胀疼痛起来,脚后跟也跟着起哄,尤其是早晨,连地面都不敢碰。我吓坏了,以为来了个二进宫。还好有个可靠的医生朋友,他耐心地给我讲了骨折恢复期的注意事项,还教了我几个简单有效的康复动作,比如勾脚,崩腿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度负重行走。
好吧,那就按人家指点的来。我再次卧床两天后,开始了科学正确的训练。每天起床后,先勾脚五分钟,下地走路前,按摩一下膝关节和踝关节,然后慢慢地走。每次只走一分钟,休息一个小时后,再来一次勾脚,按摩和一分钟行走。每天反复练习,一周后加量。这样的训练让我不得不过一个小时就站起来一次,无情地剥夺了我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看小说的享受,因此四月份我的阅读计划泡汤了,微信读书里,好几本看了一半的书都被束之高阁。但是换来的是我行走能力的进步,还是值得欣慰的。
最开始的几天,客厅与阳台之间的五厘米台阶,我都无法轻松跨上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今已经如履平地了。四月二十九号,老公休息。他说要带我出去逛逛,我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心里直犯痒。距上次去医院复查,我已经二十多天没下楼了,整天像只被关进笼子的小鸟一般,心情沮丧,没有自由。
我换好鞋,穿上外套,兴奋地走出了门。可是难题又来了,我发现我无法轻松下楼,一只脚刚探下去,膝盖就一阵酸痛。我缓了一下,在老公的鼓励下,一手扶着栏杆,一手被他拉着,缓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下走。我无法一脚一个台阶,只能两脚一层台阶,因此下楼速度极其缓慢。走到二楼拐弯处,听到有人上楼,我急忙闪到一旁,紧张地看着下面。来人是三楼的张姨,一位快言快语的邻居。
“咦?好久没见你了,出差了还是出国了?”
“哪都没去,这段时间没在这边住。”
我等她没影了才继续往下挪,我的囧样实在不想被她看到,还好她没追着问,要不然我会十分尴尬。虽然不偷不抢不诈骗,但摔伤必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想弄得人尽皆知。
老公开车把我带到一个公园里,花开了,草绿了,蜜蜂蝴蝶漫天飞舞。我一边在人行步道上缓慢地行走,一边欣赏这久违了的大自然美景,心情格外舒畅。但是我发现,我在公园里走路没有在家里走得顺畅,也许是地面的材质不同,阻力不同吧。看来我要想恢复到摔伤之前的状态,能跑能跳的,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公园里有很多长椅,我走一段就坐下来休息一下。我很想走到湖边,看一看小蝌蚪,可是通向湖边的路是不规则的石块铺的,不太平整,距离也有点远,想了想,还是果断放弃,等我完全好了,有的是机会,何必在乎这一时呢。
该回去了,一想到上楼,我的心不由得揪了起来。没想到上楼比我想像的容易多了。我一只手抓着栏杆,一步一个台阶地上,腿部并没有明显的不适,速度也快了很多,不一会就到家了。这让我想到,上山容易下山难,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很快就能轻松下楼了。
五月份,我的康复训练依然在继续,要想达到可以上班的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练习下蹲。因为单位的厕所都是蹲便,我无法下蹲的话,会比较麻烦。蹒跚学步,任重道远,平心静气,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