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虽然爱情没留下多少,可该有的情还是那么深,比如陈俊生对罗子君,贺涵对唐晶,老卓对洛洛。或许用一句话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不是所有的爱,最终都能在一起。
无论出现多少对剧批判的声音,不可否认剧中对唐晶的成长路刻画是清晰的。唐晶一句话道出了她走过的路:这十年,我一直在学习着怎么离开你,希望从此以后,算是学会了。
在这场情感的拉锯战中,唐晶没有得到内心期盼的爱,却因爱而重生。回首唐晶十年蜕变,她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重塑内心的完整。她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
而唐晶跟贺涵的爱,注定不是为了在一起,而是为了分离。贺涵是她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这一角色决定着她很难最终会跟他在一起。可是,她走过的路,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女性正在走着的路:通过理想化,完成对自我的找寻,探索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唐晶的十年成长,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呢?
爱上你,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贺涵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需要,我就在这里。仅需这一句,就可以感受到贺涵式男人的温暖。支持、理解、鼓励,信任,劝慰,再加上细心的关爱和帮助,且保留几分严厉,与其说像个完美的爱人,不如说更像一个完美的父亲。
对于作为高管实习生的唐晶来说,自带勤奋努力,被领导赏识成为她最好自我实现途径。所以,这时候的贺涵,是她的领导,更是她心中崇拜和欣赏的人。
贺涵替她推开了一扇窗,让她看见了更广阔的天地。而她自然渴望,在这片新天地里,要么通过取悦(完成贺涵的期待)跟对方结合,要么用对方的形象作为自己理想的成长模板。所以,唐晶提升自我的过程,是爱的一种形式。
只是,对于女性来说,这份爱本应该是给父亲的,当父亲可以被理想化为权威人物时,孩子人生的抱负之路就开始了。可是,在目前的很多家庭里,因为父亲的缺位,或者各种错综复杂的父母矛盾,让许多女性的理想化需要失去了安全的投注对象。这一部分女性会在其他关系里,重新寻找理想化的角色。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唐晶一样幸运,在《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的妹妹子群就是这样一个理想化无法完成的例子,即使遇到白光伤害她,他也觉得他们是真爱,而她找到的出轨对象阿辉,也同样是一个并不真正替她考虑的男人。
当这些女性理想化难以实现时,她们会把眼前可能完全不认可的人,扭曲加工成自己想要的理想化形象,然后努力让对方变成这个形象,一方面幻想对方深爱自己,另一方面期待着他总有一天会变成专属于自己的完美爱人。
她们人生的重心都放在了那个看起来不值得付出的男人身上,认为只要对方变了,自己的人生就会变成理想的样子。可是,理想化本来就是自己投射的结果,并不是对方的现状、理想和未来追求,所以无论怎么帮忙,对方也很难变成实际理想化的人。
理想化破灭之后,她们会觉得是对方不好,继续寻找其他可能被改造的理想化对象。这条路终究困难重重,带来的影响是,她们很容易因为男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件事就寄予特别大的期待,所以那些生命早年缺乏理性化对象,且无法在后来完成理想化的女性,不仅常常被骗子、渣男吸引,即使被伤得体无完肤,还愿意相信对方,他们的自我实现也常常被压抑。
欧文亚隆的弟子朱瑟琳·乔塞尔森说:当我们无法找到新的能够尊敬和理想化的人时,我们就倾向于陷入一种自恋抑郁当中,变得痛苦、无助和丧失行动能力。理想化,能为我们提供关于生命意义的连接。
所以,在心理发展的层面上讲,无论唐晶和贺涵是否最终在一起,遇见贺涵,是唐晶的幸运。当贺涵成为唐晶理想化的角色时,唐晶想变得像他一样好,获得他的认可。所以她上进,变得越来越优秀,不知不觉开始自己人生抱负的追寻。
同时,理想化的自然发展会让人更多试图卷入深层次的联系,比如期待成为他人生里最重要的人,想要更亲密的关系,或者渴望身体接触。理想化,不仅让人期待被肯定,也更希望可以跟对方合二为一,或者是完全地拥有对方。所以,唐晶的十年,很大程度上,是被这样理想化的期待鼓舞着向前。
若不能拥有你,就必须超越你
唐晶的努力,获得了贺涵的赞赏,终于成为一个跟他平起平坐,甚至敢直接跟他叫板的人。这时,她对自己的事业已经有了足够稳固的成就支撑,她获得了他的赞赏,这或许是最完美的时光了。所以,他们约定只在一起,不问爱情,不问婚姻,不问未来。
或许,面临现实的风浪,这样的美好本就无法一直持续。因为薇薇安的绯闻,唐晶发现这个幻想中最完美的白马王子,并不只是自己期待中最好的样子,甚至在贺涵求婚后,却转身爱上了她的闺蜜子君。当唐晶感觉到自己无法完全地拥有贺涵时,她就开始变得更强。
所以,当许多人责怪唐晶没有女性的柔美气质时,却不理解唐晶正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或许她终有一天会变得内心柔软,但此刻的执着却有特别的意义。
关于爱情的理想化的研究表明:“在没有回报的爱里(同样程度的被爱),因为没有对方对自己的理想化,我们会感到自己是贫瘠的、空虚的、缺乏自我价值的,这些想法会对我们的自我形成猛烈的攻击,让人产生人格受辱的感觉。”
无法在现实中拥有贺涵,唐晶的期待和爱就成为一种耻辱。而对她来说,最好地消化耻辱的办法就是,她想证明可以离开他。所以,唐晶进贺涵任职的公司,抢贺涵的客户,立志要做的比贺涵好。这是理想化破灭的结果,但跟从没有真实理想化的人相比,这种破灭对她的意义是积极的。
而贺涵好心提醒她时,并告诉她这是为她好时,她回应道:只有我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或许有一天,你才会知道你做的这些,到底是为了谁好。面对理想爱情的幻灭,唐晶努力践行“不需要你,我也可以做得很好”,来回避情感被拒的卑微。
原谅了你,终于可以活出自己
唐晶一直在幻想着离开,是因为她在情感里感受不到足够的爱。贺涵对他的认可支持,给了她人生最初的勇气和底气,却给不了她一个女人最想要的东西。
理想化破灭,是所有理想化的归宿,却是成长的新开始。就好比一个女儿无论如何崇拜父亲,却终有一天会发现她的父亲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女儿才会开始走自己的路。
唐晶接纳了自己的理想化破灭,甚至把对方想象得很糟糕,逼着自己一点点向前走。可是,走得太快的她被绊倒,贺涵依然努力护着她,不惜丢掉自己的声誉。这时,她终于懂了,无论贺涵会爱谁,她永远都是他心里容不得别人欺负的唐晶。
这时的唐晶,更像是贺涵心里最骄傲、任性、需要保护的“公主”;这时的贺涵,更像是愿意为她遮风挡雨的“父王”。他不再是那个最好的爱人,却成了她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重要他人。唐晶从他那里,见证了一个女孩子值得被珍惜的样子,不论她好还是不好,不论她犯过什么错,在他心里,她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唐晶。
有人说,你永远无法从你无法抵达的地方离开。唐晶能放手,在于她懂了:即使不再是爱人,她也是贺涵愿意挺身去保护的人。这一份深情,即使没了爱,也足够她走很远了。
剧中,老卓对唐晶说:我一直觉得贺涵的离开,对你是种解脱。唐晶说:我自由了,我终于不用再活成他喜欢的样子,或者是我以为他喜欢的样子。
这就好比,女儿长大了,父亲就该离开了,虽然女儿不愿意,但女儿知道:即使无法跟父亲在一起,父亲对她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时,她就可以走过失意的沼泽,用父亲给到她的眼界,去看自己的世界!
看似唐晶失去了贺涵,实际上却内在地“拥有”了他,他成为她骨子里的一部分,这就是理想化的完成。关于爱情,关于人生,唐晶只得从自己这里重新开始,只是这个自己,与最初的那个实习生已经今非昔比。
有一种成长,是我再也不用活成你喜欢的样子。而有一种爱,是我能给到你的最后支持是远离。每个女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无论你爱着谁,无论你跟谁在一起,最后的定义都会回到自己这里: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