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跟我爸总是相处得不那么融洽,或许是两人性格太像的缘故吧。然而,近年来,我慢慢发现他的一举一行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时是长期积累后在某一时刻突然明了的,有时是经过短短谈话后顿悟的。
高考那年得知了成绩,我填了志愿,当家里人都以为尘埃落定之后,我提出重读,与老爸聊天的时候,出乎意料地没有暴躁地立马反对我,细细帮我分析重读的压力,进步空间的大小,让我慢慢考虑我会如何面对压力,失败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能否承受得起,万一考得更差又怎么办,我重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知晓我是不甘心,他劝我妈说:“她一旦有了这想法,不给她去尝试一回永远不会死心,以后或许也会怪我。她自己会承担后果”。感动与决定在那一刻是如此明确,也确实,第二天我自己一人回家去姑姑家住,并于第三天开始高四生涯。我感谢我爸,给我思考的时间,尊重我的想法,告诉我考虑问题要现实和全面,最重要的是告诉我自己做的选择要自己去承担,打落牙齿吞落肚。
我所重读的学校离我家有半小时的自行车车程,为此我申请了不上预前早读,这是跟学校主任商量过的,但事实证明,一切是我太天真,在几个星期后我经常被关在教学楼外面,直到上课前才得以出现在班里,我的解释什么鬼的都没有用,怨念是很重的,既然不同意,为什么当初要同意,为什么说要打电话叫家长。有过那么几次我是很想吵,老妈也说学校不讲理,他对我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领导也要面子,不可能你说进就进,不要那么偏激,先主动承认自己的错,保证下次不再犯。”正所谓醍醐灌顶吧,不止是这件事,生活中多多少少的麻烦也能用这种方法解决,不要太尖锐,适当圆滑一点达到双方所需,何乐而不为?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茗战”的比赛,事前有讲座培训,到提问环节的时候我提了个问题:“洗茶有没有必要?”老师毫不犹豫地答:“肯定有,你想想制作过程,揉捏,堆积,包装过程中有多脏。”我觉得老师的意思是我们的第一泡洗茶洗去的是灰尘,微生物和农残。但洗茶真的可以去掉么?有看过一篇文章中有讲到茶叶要求的干燥环境并不适合微生物生存,洗一下就能去掉农残,这是极为天真的想法。打比如说,绿茶这种第一泡浸出率是很高的,而且不耐泡,洗茶是不必要。我觉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只是表达我的疑问,也想得到一个科学可信的解释。这问题提得不傻,但似乎答案早已被证实。老爸说:“很多事习惯了常规做法,缺少较真的人去考究为什么。”顿觉老爸太有爱,不能因为习惯就去肯定,鼓励去思考,去追求真相。
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却可以延伸到一件一件的大事,除了顿悟能力外,更感谢那些老爸交给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