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意味着过大年啦!这是那个年纪我脑中铁一般的概念。我心里揣上三件期盼的事情,也做好准备完成三件繁重任务,还有就是享受那整个腊月和正月里我最爱的三天时光。大年的前前后后里,一样一样的实现、完成和享受。从前奶奶告诉我,“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儿。”。那应该是,一家人必须在一起,然后快乐欢笑。1983,那年也是“猪年”,那个大年的味道,全在这“三个三”里面。
“三个三”的第一个三,是三个还没放寒假就开始记挂在心上,整天撩拨着我的心的三期盼的事。那也是每个一样坐在教室,心早已飞走的小伙伴们都记挂的期盼。
这第一呢,就是“过年的新衣裳”,虽是个男孩子,但这个愿望,不是指望着臭美一把,却是从小被奶奶和爸妈给宠溺出来的一个习惯。这事不完成,那这年可没法儿过好。那年的衣服早就想不起是哪件,什么颜色,也不记得是找裁缝作的,还是买的成衣,也没一张留下的老照片。但是,一定是当时穿了就会开心的那种。我记得爸妈从没有漏下过一次给我过年添置新衣。
这第二个心愿吗,就是,爸爸带着一起“置办年货”。这货单里边,没有妈妈、姐姐的的“羽西”化妆品,因为那时候还没这奢华的品牌。简单朴实的年货,一定有我的鞭炮、烟花!爸爸也总是喜欢在花炮摊子老板面前豪气的让我随便挑,然后,会引来老板和认识的人的热情问候,跨他儿子多好,多帅气。我和爸爸皆大欢喜,双赢。
虽然有过被炸伤的小阴影,但是,心底还是特别的期待那万千的噼啪声和绚丽的各种光影绽放的时刻。再有就是各类我可以作主亲点的小吃,炒花生、炒瓜子儿、炒板栗,大白兔奶、各色水果硬糖,还有我最喜欢的核桃。我会帮爸爸推着他的大28自行车,当着搬运工,干着各种品尝然和做主确定要不要买的活儿,像足了小当家。
最后一个期盼,是感觉最最棒的,那就是跟着爸妈下厨房。过年吃的各种主食和辅料,腌腊八蒜,熬腊八粥,蒸豆沙包,枣花馒头,制作烧肉,炸丸子,炸带鱼,炸土豆......偷偷说,爸妈做的东西没有奶奶做的好吃。
我的帮忙,充其量算添乱,但是从来不会被赶出去过,边角料,碎屑,半成品,才是我的真正的目标。只需要零零碎碎吃着,就可以省去三餐啦。这时候吃到的一切,不管是妈妈喂到嘴里,然后问“好不好吃?”的刚炸好的丸子,还是自己偷偷抓一个,一口塞进嘴里的刚出笼的豆包,答案,就是无比好吃这么简单。爸妈的开心也来自于这厨房多了个小捣蛋。
说到我那三项“繁重”的“任务”,想想就很累。奶奶在的时候,我还小,基本不让我干活儿的。前两项和其他很多小伙伴一起,总是会非常开心。最后一项,最累最长,不过,我算是做的很到位的啦。
第一项,寒假作业!在小年到来之前,小伙伴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作完整个寒假的作业。学习好的同学和他家里,就成了香饽饽,可以得到很多的希望抄作业的同学带来的好处,也会团结一群伙伴一起嘻嘻哈哈。
我的数学好,同班的小伙伴有一个字写的漂亮,还有一个认识的字,总是比我们多。所以,大家各自承包一摊,突击!然后开始互抄完工,皆大欢喜。
那一年,我的字帖,后来开学后被那个我当时认为是拥有顶级智慧的老师给识破了不是我写的。
第二项,大扫除!小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先是买麻糖瓜,扔火里边,给灶王爷爷吃。据说是糊住嘴让他上天的年终汇报泡汤,或者收了贿赂就报喜不报忧。那天小伙伴的任务上场,就是要擦干净家里所有窗子和柜子上的玻璃。
那时都住平房,窗子高度对我的个头还是有挑战的,不过有小朋友的援手的,小年那天轮着到各家组队完成。擦玻璃,相互扶着,的各种新鲜招数,湿布第一道,然后用报纸把重点污渍干掉,汽油擦去窗框和角落的顽固污渍,最后干抹布收尾。这活儿会让我们全身溅上水,手也被冻到开口,一脸的土灰,但是,快乐的笑声却未断。现在的新晋爸妈看,一定会惊叹那时候的孩子真抗造,那时候的家长心真大。
第三项,就是连轴的挨家拜年旅程,先是院子里的每家,然后是街道上,家长要好的朋友,最后要去到城里各角落居住的亲戚家里。那时候没多少红包收入,除了爸妈的,其它人家,大多,只有糖或桔子的回报。这个任务的难点,是坐公交,走长路,还耽误好几天和小伙伴们欢聚。再有就是各种超难记住的称呼,老舅舅、老姨姨、小表姑、表舅、表姑父还有各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初一大早就一家家转。
初二姐姐、姐夫们都回来娘家,然后再跟着他们继续。那年,大姐女儿一岁,是我以舅舅身份过的第一个春节。智慧的古人有老话,“破五”就出年,“初五不出门”,不然,连续磕头拜年,说“过年好”,小孩子受不了啊,腿和舌头估么都得变短啦。
这“三个三”的最后一个三,会是过大年重头戏,那三个大年里最重要,也是大人小孩最开心的日子,那就是除夕之夜、大年初一还有正月十五。
除夕夜的那顿晚餐,一定是一年里最丰富的,各种炖鸡、烧鱼、熟肉,水果、酒枣、蜜饯、糖果,统统都从柜子、箱子里出来了。家人一起包饺子,我从学着搅拌肉馅,到擀饺子皮,就已经升级到可以烧水煮饺子的水平啦。按照习俗,有几个饺子里包进了钢镚儿,谁吃到就一年有福气。那几个饺子明明被我偷着做了记号,但是,煮熟的时候发现,早已经看不出哪个是哪个。
除夕晚上看春晚,好象也是从这年开始的吧,1983,记得是我第一年真的做到了“守岁”。看着电视吃着饺子,兴奋到12点没睡。前两年的除夕夜,我都是在吃完饺子,说着坚持,然后不知不觉就靠着妈妈睡着了,除夕夜里不能脱衣服,要等着换新的。
换新衣,贴春联,吃饺子,给爷爷、奶奶上香,然后出门放鞭炮,直通初一欢乐嘉年华启动!零点准点儿,所有小伙伴都会在夜色中的街道上碰面。那时总是有雪,至少,会有下过的雪还没有化完。那时总是有欢笑,就算早上才被家长揍过,此时也早已经“一笑泯恩仇”,只剩下一家家其乐融融,轮着放炮的景象。
初一,早上5点鞭炮又响起。睁开眼睛,马上大喊“爸爸,妈妈过年好!”,然后掀开自己的枕头,那下面一定是红红的大红包。这个开心时刻,长大后在梦里还有见到过。初一早上饺子是早餐,各种凉菜,我努力的吃,不想错过昨晚还没被吃出来的那一两个硬币。
现在想想,每次都能吃到,必是爸妈安排好的,要让我年年开心快乐。接下来在院子里开始窜门拜年,也是互相联络小伙伴的机会。一轮之后,小伙伴一起相聚放炮,等着爸妈们再叫走去拜年。
正月十五,记忆里是个千灯万人游的光影世界,奇妙的不得了。街道上会有“看红火”(各种节目表演巡游),各种表演,有踩高跷、舞龙、舞狮,还有大型彩灯花车游,抬杠和铁棍(着戏装的小朋友困在铁棍上面,下面有人扛或是车载),哪儿有猪八戒背媳妇一定是最抢眼的。小伙伴跟着游行线路,跑半条城,那时候的家长不会怕小朋友给跑丢掉了。
晚上,到文化宫去看花灯,年年十五必须环节。全场几千盏花灯,大大小小,都是纯手工制作。我当时也可以猜中几个小灯迷的,得的奖就是铅笔、乒乓球或是羽毛球之类的小玩意,但是,这个成就感是超赞的。
一口气写完了这么多,特别开心!这就是我对儿时过年的美好记忆,“三个三”的组合叠加,是几何倍数的欢乐。
细细品来,无不都是发自于爸妈的爱,而这些爱意,应该也是他们小时候,从爷爷奶奶那里感受到的。节的文化,也是爱的传承。
回头该买些羽西产品,也算感谢下本次羽西与简书如此走心,有意义的征文!让我再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美美的阖家幸福劲儿!
这就是我的儿时,我的记忆,我的年!
本活动的超链接——活动传送门:羽西X简书万元现金红包征文 | 你还记得儿时的年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