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传统文化杂言——
书非买不可读也
清朝有个大才子,叫袁枚。据说该人幼时其家甚贫,而其读书欲甚浓。故不得不借书而读之。后人演绎此语,多欲学之。
以愚人之见,此言谬也。以余日常所观,凡借书者均为消遣者,绝无强烈读书之欲,或云或雨,无读书之长性,偶尔借来读读,逍遥而已。或问,一个真正嗜书如命之人,每每以读书为人生,或读之,或研究之,怎可将书借与他人。工具之书尤甚,他每日需查阅之,你把书借走了,他怎么办?故凡是一个以书谋生或谋道者是不可能轻易借书与人的。很多人或有不知,借书不成反暗中议论人家东长西短。此为不知原委之故也。
又言,当今的书动辄都是几百元,有的上千元,你不去买书却终日研究借书而读,若以当今的市场规则,这个便宜是不是太大了。又云,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般都是嗜书如命,以鄙人而言,每每读书都是净手而后取书,读至某处或以书签标之,或强记之。一般人读书哪有这个习惯,读到某处便任意折叠,久之此书或毁或脏不可言,人家还怎么读?更以俗人而论,有的书已经具备了收藏价值,主人已知价值连城,而借阅者却以一般烂纸视之,极度漠视,岂不让主人心痛。
然则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有的好书必须分享,又如何。鄙人经验是遇到好书多买几本,送给喜欢读书的朋友。如是于情于理皆可说得过去。
故云:若阁下甚喜读书,还是去买为佳。
附录:“书非借不可读也”之出典: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
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