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懈怠下来了,适逢身体不适,便放任自己看了一部连续剧,就是前段时间大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了几集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近两年来唯一一部有耐性全部看完,并且反复咀嚼的连续剧,前几年还有2部是《甄嬛传》和《琅琊榜》。
抛开演技、编剧、服饰、妆容、道具、制作、画面、细节、营销等不谈,这三部我比较欣赏的剧有个共同点:台词精炼,对话巧妙。
自从学了演讲,哪怕看电视电影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去注意人物的说话,他要表达的底层思想是什么,他的逻辑思维是否有问题,从中怎样反应他的性格素质等等。
《知否知否》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推敲台词的剧。我们以女主角盛明兰为例来欣赏一下。
盛明兰是大户人家的庶女,亲娘冤死,亲爹不疼,姐妹欺压,从小寄养在祖母身边,谨小慎微,守拙自保,只愿找个中等人家嫁个好郎君,安稳过一生。偏又聪慧通透,才华与颜值双在线,独立又侠义,在经历种种艰险后,成功蜕变成侯门主母、诰命夫人,并与如意郎君“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纵观其励志经历,“攀上高枝”离不开一项重要技能:表达能力。剧中很多场景并没有刀光剑影、江翻海沸,却依然精彩绝伦、紧扣心弦,靠的就是角色的语言能力。我们拾取几个场景来分析一下:
一、明兰和小公爷的虐心爱恋
场景1:小公爷玉清观真情告白
小公爷终于找到机会向明兰告白,明兰又惊又怕,对于这样一位家世好人品好又对自己一往情深的神仙公子,她不是不动心,却一再躲避和拒绝,因为她看清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为了让小公爷明白她的难处,她这样说:
小公爷你身为男子,不明白我们女子的苦处,我们不如男子能付出代价。动辄就是身败名裂。
就说宁远侯府的顾二叔吧,他年少浪荡,不务正业,父子之间近乎决裂,汴京城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若是有朝一日,他浪子回头,科考向上,依旧是能够出将入相、封妻荫子,是不是?
那如果是换成女子,她还能这样做吗?
你我如今独处暗室,这要是传出去,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淹死我,我大姐姐在婆家就再也抬不起头来,我四姐姐五姐姐也要许不上人家,说不得我家父兄也要被御使责问,家教不严,断送前程。可小公爷你呢,不过是被当成一桩韵事。同一桩事情,代价何等悬殊?这代价,我可付不起。
。。。。。
女子就像乡间贫家,就这么一捧米,丢了一粒都是要了命;可是你们男子,就像豪门大户,就算是百两银子也耗得起。
如今,我只想平平安安过一生,圆我生母心愿。
这一番言语,总分总结构,说明了自己“付不出这代价”的观点,同时用大家的老熟人顾二叔举例说明,同一桩事情男女不同代价。最后又给出利害分析,一家人都要为此付出的代价。
摆事实、做比较、用类比,没有干巴巴的讲道理,终于让痴情小公爷明白了她的难处,立即说要娶她回家,堵住悠悠众口。并发誓今生要娶的只有盛明兰一个正房大娘子!让两人的感情渐趋明朗。
此处明兰还是闺阁中隐忍装傻的小女儿,语气声音中尽带委屈犹豫,“手捧大米”的手势也极可爱。小公爷怎能不怜惜?
场景2: 明兰私会小公爷劝放下过往
阴差阳错,小公爷迫于家族压力娶了郡主,郡主死后金榜题名,再来求娶明兰,却被拒。明兰嫁入侯府与顾二叔过起了撒狗粮的生活。小公爷一直活在悔恨中,不仅朝堂上参顾二叔找其麻烦,其现任妻子申氏也起了妒心,当面讥讽明兰。于是明兰私会小公爷要把事情说清楚。
说实话这段桥上私会的演绎是有点跳出小公爷的人设的,稍显鲁莽急迫和轻浮。但明兰的表现一如既往的沉稳,紧抓重点。
小公爷屁颠屁颠赶来,喜滋滋地称呼“六妹妹”,并要明兰叫他“元若”。且听明兰是如何应对的:
“我今天冒着名声俱毁的风险叫你来说话,也并不是来跟你叙旧的。”---开门见山,点醒他。
小公爷:“只要是六妹妹叫我过来,什么都行!”---乐呵呵,还活在私塾共读的幸福年代中。
“我想顾家与齐家本就是沾亲带故的,虽说早出五服,那说起来,也是该叫一声叔叔婶婶的。”--这句厉害,说明彼此身份,现在是婶婶和侄儿说话,无关情爱。
“你什么意思?”---终于发现她不是来跟你叙旧的了。
“你当初也是称呼侯爷为二叔”---马上提到顾二叔,这也是她此番冒险行为的主要原因,让小公爷少找二叔的麻烦。同时再次提醒对方辈份的差异,以及往日三人之间的情分。
“你是想让我叫你。。。叫你。。。”---小公爷的喜悦烟消云散
“辈分上,我终究还是你的长辈了。”
长久无语。小公爷终于梦醒,今非昔比了。主题已经非常明确,气氛也冷下来了。
明兰可以劝说小公爷放下旧情,理性行事了。但此时说什么道理,小公爷都是听不进去的。明兰又用了类比:
人人都说我如今日子过得好,掉进蜜罐里了。还有人说,我一个庶女,拿到祖母身边养,都是我阿娘烧高香。可我愿意舍弃这一切锦衣玉食的日子,什么爵位车架,诰命豪府。我愿意拿这一切来换回我阿娘的性命,只要她能活过来。我愿意一辈子,就在盛家那个逼仄的屋子里,吃不好穿不好,没有炭火,都不要紧,只要她能活过来。只要能让我枕着她的膝盖,我什么都愿意做。
我知道,我什么都明白。
你不明白!我娘永远都不会活过来。我阿娘回不来了,她活不过来。无论我做什么,她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我还有很多日子要过。人死了,就活不过来了;时间过去了,也不会再回来。
小公爷,你已娶,我已嫁。一辈子都不能回头了。
用自己最珍爱的阿娘,比喻小公爷心中的自己。人死不能复活,时间过去不能再回来,就如二人之间的感情,已是过去式了。过好当下的日子,走好以后的路,才是重要的。
这样一番开解,小公爷再痴情也是能懂得的了。纵有千般不甘,也无他法。之后顾、齐两家重新合好。小公爷也渐渐发现了自己妻子的好处,回到正常生活中。
二、明兰帮助沈家度难关
场景1:明兰不计前嫌劝解沈大娘子
沈将军的原配大娘子为救皇后而死,做了皇帝的姐夫为巩固政权,融合新旧势力,指婚英国公的独女张氏为沈府大娘子,沈国舅自觉愧对前妻,又纳了前妻妹小邹氏为妾。这小邹氏恃宠而骄,跋扈蛮横,多次与张氏正面冲突。张氏性格刚烈,受了坏人挑拨对明兰也有偏见,大闹宴席,让明兰颜面扫地。后明兰得知原委,了解到张氏处境的不易,前往沈府劝解。
张氏借故不愿见面,小邹氏却上来讨好明兰,她理所当然认为明兰是站在她这边的。明兰却不偏不倚,劝她收敛一些:
“张大娘子是为着朝廷嫁过来的,邹小娘你是为着恩情纳进来的。本是背后各自有神仙,如今张家愿意息事宁人,就在院里不出去。邹小娘你呢,在家里说话管事,虽以下克上是有违常理,但只要大家相安无事,也是家和万事兴的迹象。若是纷争不断,闹成一团。。。
(邹小娘插嘴说了一些跋扈的话,表示自己不怕张大娘子)
天下万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为人处事,最好是自己别犯错,也别因旁人犯错,自己也跟着犯错。直如弃珠玉而就草签,最后自己反倒没嘴说人家了。
(邹小娘摆谱自己有诰命在身)
诰命的妾室,天下没有第二个,何等的荣耀。可若真的闯出祸事来,谁来做这出气的?难道会是张大娘子?自然也不会是沈国舅啊。
明兰义正严辞,辨是非,析后果,口气也颇严厉,邹小娘终究是个不懂事的,气得扭头就走。
张氏见明兰是个明白人,终于在病榻上见了她。看明兰是如何宽慰她的:
大娘子,还是身子要紧。---抛开是否,把重点放在关切身体上。
张氏:你们顾侯是禹州起家的,这中间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明兰:我也不太知道,但不论怎么的,都是身外事。若是身子不好,即便是富贵无极,那也是没趣。--又回到身体上。
张氏:你也不用来劝我。让宫里宫外都放心吧,只要她邹三姑娘肯安稳些,我也不会去找谁的麻烦,用不着各打50大板了。我知道你们外面怎么想的。沈家既娶了我张家,又纳邹氏,前不顾糟糠情分,后又贪图人说一句知恩图报。左边也想要,右边也想好,自然左右都难做人。
明兰:这种事情若觉得为难,那么得益的,大体都是男人。而吃亏的,多是妇人罢了。---站在女人的角度,引起同理心,希望张氏善待自己。后张氏用了窗边的梅花比喻身不由己,活着也无趣。明兰说:
我娘家祖母身边有个贴身女使,姓房的,她自小跟我说:无论是男女,要想活着好,无非是一命二运三本事。只要三者能占其二,便可一生顺遂。大娘子你从小生在英国公府这种极鼎盛之家,已经算是一等一的投胎了。像我家房妈妈,就是投胎没投好,原就是穷得活不出来了,七岁上,一顿饱饭都没吃过,一件完整的衣裳都没穿过,只能把她卖了,家里才能换点米饭、盐巴。这样的苦楚,像咱们这样的人家是想象不出来的。自打去了我祖母身边,是绣花、梳头、看账、理事,她一路学一路干,是一步步走到我祖母身边,做了一等女使。后来,我祖母给她放了身契,嫁了门户,她还生了两个儿子。
张氏:你家这个妈妈,运气实在是好,想是好人有好报吧。她这一生,也算是圆满。---心如死灰的张氏被房妈妈的故事打动了。
明兰:她没投好胎,尚且能挣扎出这么一番景象来。大娘子,你是金尊玉贵,为什么非要委顿在这屋里,空看留云落花呢?这过日子,时间长了,才知道是苦是乐。你现在已经算是嫁过来了,苦也是一辈子,乐也是一辈子,若是天天在这愁苦当中,日日怨怼,那可就真要困在这愁苦里了。不如像房妈妈似的,挣扎向前。
“挣扎向前”,彻底说动了张氏的心。拨开云雾,她渐渐开朗起来,与明兰成了知心姐妹,和沈大将军的夫妻关系也和睦了。
如此讲故事、再换位思考去设身处地劝解当事人,实在是好方法。明兰此时的语气也是极为柔和关切。
场景2: 明兰帮沈家分析利弊
后张氏生产,邹小娘扣留太医,致张氏难产。身怀六甲的明兰拔剑解救太医,才把张氏母子从鬼门关拉回来。正与皇帝抗衡的太后为此事严惩邹小娘,挫一挫沈家的锐气。皇帝和皇后亲自披发素衣,向太后请罪。邹小娘按律要被处置,沈国舅左右为难,甚至一向与明兰交好的沈家妹妹都指责明兰,说是她害沈家到此地步。沈将军要打妹妹,被明兰拦住了,她没有生气,而是说:
将军,爱之适足以害之,爱之纵更是杀身之祸了。您是从当初就错。一步错步步错。将军得了大富贵,又有扶持邹家之心,却因为对三姑娘一直视之为亲妹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迎娶,此乃第一错。既不能娶为正室,将军就该待之以亲妹之礼,给她好好找个人家。但将军却纳妻妹为妾,这是第二错。---沈将军惭愧不已。
沈妹说哥哥有苦衷,他们欠邹家的情还不完。
所以你们两个,包括皇后娘娘,都不能例行约束邹小娘的言行,这是第三错。皇后痛下决心,不痛吗?可是痛也要下啊。也不光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这句话点醒了大家。沈将军想到了桓王,想到了大局,想到了将来沈家的命运,兄妹俩的理智终于回来了。
一来,皇上还是要重用沈将军的。其二呢,既然两家不和离,那英国公府就不会真看着将军出事,倘若以后。。。所以将军只需在家修身养性,陛下未来还有重任要托付给将军呢。
沈妹还是放不下邹小娘,想知道她安危。明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再次分析利害:
你侄子,沈家嫡长子,也13岁上了。还有两个妹妹,一个5岁,一个7岁。有邹小娘在,那张家大娘子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嫡母,家中子女若是被妾室抚养长大,就这一条,那些门当户对的好人家就要退避三舍了。你侄儿能承袭爵位也就罢了,可你那两个侄女呢?那可都是要外嫁的啊。那才是你大嫂嫂的嫡亲骨血,若她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孩子没落得一个好结果,得多心疼啊!
说到这里,谁都不会再想起邹小娘了,本来纳她为妾就是为报邹大娘子的恩情,她的亲身骨肉当然最为重要。明兰寥寥数语,直击要害,沈家人自然能听得进去,也明白孰轻孰重,能够理性行事了。
劝解别人不光光靠口才,更重要的是明兰真心为他们着想,才能事事分析到点子上,句句说到别人心坎里。
客官请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