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交时,看显示牌屏幕上播的节目,在校园里采访大学生,问:如果有忘情水,你会喝吗?一边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一边听着他们的回答,一边感叹年轻真好!
答案可以归纳为两类,会和不会。会喝的原因大都是过去经历比较痛苦,前任很渣。不会喝的原因则大都是过去比较美好,如恋爱有痛苦但也有美好,感谢前任,过去经历宝贵等等。
趋利避害是生存本能留给人不多的本性特征之一。因此,人们想要忘掉痛苦,留下美好也就可以理解了。问题是真的有忘情水吗,还是只能在“如果”里有?
其实,是有“忘情水”的。不信,你试着回忆下小时候最让你痛苦的事情,还能想得起来吗?能想得起来,那还像小时候那么痛苦吗?
有些人会想起来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玩耍,想不起来有什么痛苦;有些人会想起来小时候困扰自己的事,会笑小时候傻,但已体会不到那种痛苦了;也有些人会想起来也能体会到那时的痛苦但也减轻不少。
对大部分人来说,经历痛苦时,防御机制会发挥作用来减轻痛苦,不管你是想记着这些痛苦(哼,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就……),还是想忘掉这些痛苦(太痛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忘掉……),随着时间的流逝,趋利避害的本性会让我们淡化掉关于痛苦的回忆,而只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
也有个别人,随着时间流逝,痛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增加,那么就要考虑痛苦给你带来了哪些“隐形利益”。正是这种“利益”让你牢记并不时咀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