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写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叫福贵的男人少年纨绔,娶妻生子,后不幸败光家产,又被国民党抓走做壮丁。大难不死回家后,儿子被抽干血而死,女儿得病变成哑巴,后因生产时大出血而死 ,妻子得了软骨病,很快也随女儿去了。剩下他和女婿以及孙子,结果女婿在工作中被水泥板压死,孙子也因吃豆子撑死了。
这种似乎难以想象的苦难如潮涌般向福贵袭来,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福贵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就只是剩下那么一头奄奄一息的老牛,倒不如一死了之,来的痛快。
但是余华却点出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一开始也不能理解这句话,福贵没有亲人,没有财富,有仇也报不得,一切珍惜的事物都离自己而去,独自面对着苍老和不堪的世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还要活着?但是多读几遍,细细思索下,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点,我们总是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却忽略了我们因为活着,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才有意义,活着是一切的根源。
也许福贵在现实的不断打击下已经突破了绝望的境界,他不再绝望,也不会有希望,只是活着。这可能是麻木罢,如行尸走肉,没有灵魂,也可能是自身对生死的认知境界达到了一个高度,毕竟生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意志,不受任何外物干扰,活着就足矣。
余华以平淡的笔调描绘出福贵悲惨的一生,没有善恶有报,没有因果轮回,作者冷酷的将无情的现实写进了文字里。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写出来是为了激励我们像福贵那样面对苦难仍然坚韧不拔,而是希望传达一种哲理的思想,活着就是活着吧,活着其实很简单。
我还是难以读懂作者的深意,但我也庆幸自己读不懂,大约我还停留在为外物而活的浅层境界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