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李镇西的《我的教育心》一书。本书由在教育界大名鼎鼎的李镇西校长撰写,李镇西既是一位成功的校长,又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教育家。
在本书的第一章,李老师回顾了自己是如何通过恢复高考走上教育这条道路。当然,在路途的一开始,实习期间,李老师也遇到了学生对他的不解和责难,以及在年轻气盛的心态下,李老师向学生做出了反击。当然,在事后,李老师通过自己的反思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的向学生承认。通过这件事,让李老师悟道:爱学生,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感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没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包括宽容他对老师的大不敬。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拷问,伴随了李老师一生的教育生涯。我想 这段话也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拷问。
读到“让教育过程充满儿童情趣”这一段,书中是这样说的“对于教育来说,教育者的理想和激情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种理想和激情,将使他一开始就不仅仅把教育当做谋生的职业,而是视为与自己生命融为一体的事业。”
回顾我的幼教生涯,我最为怀念,让我感到最甜蜜的一段时光,也是我初入幼儿园的时候。那种生活丰盈、甜蜜、快乐而充实的感觉和书中李老师的描绘是如此的相似。我经常想起来,幼儿园放学了,孩子们还围在我的身边听我讲故事,一起下跳棋,象棋,做游戏……而家长有时坐在一遍听我讲故事,弹琴,唱歌,有时也加入我们的楚河之争。那时年轻的我充满对幼儿的喜欢,想尽我所能的把自己的所学全部奉献给孩子,所以丝毫不觉得累和抱怨,只有那种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的满足感。以至于我和第一批孩子,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仍能清晰的叫出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名字。这种快速记忆新入园幼儿姓名,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也成为了我一直到现在都遵守的准则,这是拉近师幼、家长之间关系最快,最好的方法。
读到“做有同心和爱心的教育者”一段,脑海中马上闪现出我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话描绘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如何让孩子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课?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我想书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怀有儿童的情感,拥有儿童的情趣,具有儿童的思维,保有儿童的纯真。”如果你具备了这些,那么你便拥有了童心,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爱心。当你拥有了这种爱心 那些难管的小孩,调皮的学生,令人头疼的小霸王,都会乖乖的听你指挥,因为你走进了孩子的童心世界,你知道他的喜怒哀乐,你知道他为什么而调皮,并且具有制服他调皮的本领。
最后,用书中的话和大家共勉“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镜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四十多岁的老阿姨那么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和小孩子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