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数次想象过身处于茫茫大漠会是怎样一种绝美体验,脚下是千里绵延一望无际的浩浩白沙,头顶是正在挥洒着赤朱丹彤的苍天落日,身侧还可能会拂起几缕袅袅长烟。于是走进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走近了三毛,走近了这个身材高挑,着麻布裙,披长发,赤脚走在沙漠里的女人。
这本书记载的是三毛在沙漠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感触。无论何时,翻开这本书,都为这个至情至性的女子所感动。渴望如她,可以挣脱尘世的网,到四海漂泊,到远方流浪。渴望如她,遇到一个一往情深的荷西,从西班牙远到而来,为她在撒哈拉安一个家。在这里,我看见了沙漠里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制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还有三毛朴素浪漫的婚礼和热爱生活的心。我看见了三毛在沙漠中的点点哀愁、片片笑语以及琐碎的幸福。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三毛与荷西简单而又美好的爱情。记得荷西曾问三毛:“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三毛说:“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回答道:“那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个有钱人”,三毛说:“也有例外的时候。”荷西又问,“那我呢?”三毛说:“那只要吃饱的钱。”荷西思索一下,“那你吃的多吗?”三毛小心翼翼:“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再少点。”
是啊,是你的话,什么都可以例外的。可以不嫁有钱人,可以住在小房子里,还可以吃的少一点再少一点。他们的爱情是细碎的浪漫言语;是再简单不过的食材,经仔细雕琢就花样百出的可口饭菜;是垃圾场捡来的废品经巧手修饰后就把坟场区的小屋变成沙漠里的宫殿。当然也少不了共同出游的经历,驾着爱车“白马”横行沙漠,偷看撒哈拉女人四年一度的洗澡大会,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可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身边有爱的人,即使再贫瘠荒凉的地方也能活的妙趣横生,多姿多彩。
也为沙漠中的人情人性所感动。如三毛自己所说,“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几岁。传统的封建的宗教习俗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拒绝文明,固守着自己头顶那片写满宗教的天空,容不得一点异端。那是个比新旧交替时期的中国社会更惨不忍睹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娃娃新娘》中十岁的小姑娘姑卡要嫁给陌生人给家里换一大笔收入。撒哈拉人的可笑的风俗施加在这么一个单纯的小女孩身上,我能读得很明白三毛的气愤不平,以及从心底蔓延而出的不舍和无奈,可是一个人的力量在面对一个民族流传千年的不可动摇的风俗时却是那么得微不足道。《悬壶济世》里三毛凭借随身携带的药箱和自己记忆里的中医古方救了数位邻里。开办学堂,教导算数,教撒哈拉的妈妈们宝宝在肚子里的形成过程,还做了个名副其实的牙医。这样的性格,这样淳朴的人情,即使贫瘠落后,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也能跨越民族和语言,发芽开花,并且生生不息。
读撒哈拉,让我彻底地爱上了三毛。我从心底里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地洒脱不羁,可以如此坦荡自由,爱憎分明,即使在最最艰苦的处境中依然怀有对生活最大的热爱和善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西班牙,从加纳利到美利坚。心怀有希望的人,纵然四海漂泊,亦可四海为家。三毛与沙漠的缘分,说来也奇。她分明漂流过许多国家,也有过许多感动。却因无意中在地理杂志上看到有关撒哈拉的介绍,于冥冥中感受到前世的乡愁,于是义无反顾地奔赴而去。而在撒哈拉里的三毛也是最最美丽,最最明媚的。如一朵艳红在荒芜中绽放,并把自己的光耀传递播撒。沙漠的热度和暴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和张扬。她的满头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为亮眼的光芒。
这本书的文字很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修饰。细细品读,生命纷繁和人间百态,便一一展现在眼前。读的时候舒服,放下的时候却是感动。在书中那些酸楚和悲伤都被淡化了,传递出来的多是对生活的热爱,似乎痛苦也是伴着蝴蝶的,好像荆棘也都化成了杜鹃。三毛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它是什么滋味。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片广袤的沙漠,需得我们自己用心装点,营造一片世外桃源,这样我们也便是一朵美丽的沙漠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