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从零到一》传达了前所未见,让人为之一振的新观念,教导人们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 ———马克·扎克伯格
从零到一,或者说从无到有,意味着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形式壁垒,从而实现质的垂直性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而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这样的垄断足可让企业安详丰厚的利润。
从零到一 从一到N
创新 复制
质变 量变
垂直 水平
蓝海 红海
垄断 竞争
唯一 第一
非零和 零和
厚利 薄利
“从零到一”与从一到N“的对比
Ps:红海市场,指的是现有的竞争白热化的血腥、残酷的市场。因为招招见红,所以叫“红海”。跟所谓的“蓝海市场”相对的概念。红海代表仅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零和与非零和:零和关系就是一方之所失于另一方之所得相等;而非零和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双赢。
作者彼得·蒂尔,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企业家,国际象棋选手,在众多身份中,这一国际象棋选手引起了我的注意,谓之原由?因为,象棋看似是一个游戏,客气合唱不是一种智者的博弈,而且象棋通过这一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一局棋便体会到了人生中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时的抉择。
作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又是一个国际象棋选手,我个人感觉这一切绝非偶然,在象棋竞技中,对个人先知性、预见性、全局性,机智又灵活、坚毅又勇敢等各种品质的培养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所以彼得·蒂尔的成功何尝又不是必然的,从彼得身上我看到了现在大多企业家身上的影子。例如,中国现在耳熟能详的,马云、俞敏洪、雷军等。
【所感】
书中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为什么要竞争?是因为你们所处的是同样的市场,开发的是同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所以才要竞争,而如果有差异化就无所谓竞争,而在差异化上又有核心的技术那么就会是垄断。在垄断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对手的,可以自由定价,而对手只有自己。
而从0到1是啥意思呢?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从“0到1”很艰难,变革需要的是创造力;从“1到n”也不易,发展需要的是执行力。成功=从“0到1”+从“1到n”。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公司一定会紧跟时代脚步:从“0到1”,实现一次次变革;从“1到n”,实现可持续发展。
反观当今时代,从一七年的共享经济和现在一八年的人工智能,那个项目都是一条财路,也同样是一条不归路,何以言出于此,从共享单车这一泡沫经济可看出,当成千上万的单车被当作废品堆积如山时,让我反思,一个好的项目,创业者可以赚到钱,迅速跟进者也可以盈利,但时候来跟进者大多白忙一场,甚至是血本无归。所以,我们要有先知性,去努力做好调查,努力去探索蓝海,去开创更多的从零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