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也毕业五年了。这五年里,我因为客观原因以及个人意向,从事过三份不同的工作。我可能就是各位老板最烦的“不靠谱,家里有矿(并不),任性,随时随地可以辞职去旅游”的九零后。
但无论如何,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不同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今天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通过这三份截然不同的工作经历,我学到的经验以及人生领悟。希望对各位职场朋友有所启发以及帮助。
01.轻重缓急很重要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成立不久、包括我在内一共只有四个人的公司里当办公助理室。
职如其名,即办公室内除了打扫卫生之外,几乎所有的活儿我都有份,小至寄快递大至翻译产品文件。除此之外,线上的工作例如淘宝店上新发货,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推送,也由我来完成。可以说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技能有了质的飞跃。这里我要感谢我的两位Boss——两位不到三十岁的英国人,其中一个还是处女座。正是他的“吹毛瑕疵”,让我从一开始就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
由于公司人员少,所以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工作内容自然是多且杂,手忙脚乱是常态。
刚开始工作的前两个月,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很累,但是又不知道究竟忙在哪儿累在哪儿。后来发现是自己的工作没有章法,就是每天到办公室后,有什么任务就直接上手就做。
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法看似很有效率,但却只是瞎忙活。由于事先没有在心里分个轻重缓急,导致了我经常会在做着某项不太重要的工作时忽然想起有个更紧急的任务快要截止了,于是急急忙忙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开始那项被忽视的工作。
后来我跟处女座Boss达成了一个工作共识:每周一的早晨我先跟他花二十分钟过一遍这周有哪些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我自己手头上正在进行的工作进展,我把这些事情都记在日程上,这就是本周的工作内容了。确定好工作内容后,我就可以按照内容的轻重缓急有序展开工作了。
如果哪天突然增加了一项工作,我只要确定工作的deadline,然后小范围调整一下完成的任务顺序即可。
外国人的工作习惯相对来说更实际一些,只要能给出他们想要的结果就行,至于我是如何做到的,过程如何,他们并不关心。同样的,如果我遇到困难,自然也需要我自己想办法解决。
举个例子,像是上新淘宝产品,用PS抠图等等,这些是我之前完全没有经验的事情,这时我就需要一个学习过程。
这让我意识到,在工作中宁愿伸手等要饭,还不如自学掌握更多技能。况且现在资讯非常发达,想要的信息几乎都能从网上搜到,即使出了校门也不能停止学习,一定要努力自学,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时时都在进步。
我总会建议刚毕业的朋友们有能力的话最好先找一个外企实习几个月,就是那种工作语言为英语,工作交流哪怕就两行话的事儿都得用邮件的公司。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虽然我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在正儿八经的外企,但鉴于老板都是英国人,我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以飞速提升。当然,还要感谢处女座Boss,是他手把手教会我在工作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文字措辞以及如何写一封正确的邮件。
虽然现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倾向用微信、QQ沟通,但是我觉得从工作专业角度出发,邮件才是最有效率的沟通方法。如果一个人能把某个事件或者项目通过一封邮件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那证明这个人是有表达总结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
我见过太多邮件写得乱七八糟的人了,要么没有标题,要么说有附件但是忘记附上的,或者是通篇啰里八嗦都说不到重点的。这时候隔着电脑屏幕你大概也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02.人生在于尝试
接下来说第二份工作,这次我来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名下的英文杂志工作,职位叫编辑助理。
工作的内容是协助深圳的外籍编辑进行采编互动,同时我自己也需要每个月写三到四篇大稿子,内容有餐饮回顾以及深度报道,另外就是配合销售部的同事写一些文案素材 。
总的来说,这是所有工作经历里最棒的一份工作,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除了需要用英语写作之外,我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交。
作为一个不算内向但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去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媒体社交场合更可怕的事情了。偏偏这种活动还不少,几乎占到了工作内容的40%。
我大概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把自己从一个在派对上不停看手机假装很忙但是心里恐慌到不行的胆小鬼,锻炼成一个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
技巧非常简单,就是开口前喝一点酒,反正一般大型的社交场合都有酒,喝两口让自己不那么紧绷,自然也就好聊了。比起其他社交达人,这点进步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算是一大步了。
但其实所谓的喝酒壮胆,也只是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选择改变。真正影响你内心,只有你的渴望——你是否想踏出第一步。
在编辑部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更自由,由于我们需要经常跑出去采访参加活动,因此也不必每天打卡坐班。每月交稿日又是固定的,所以只要能交稿,主编并不在乎你是不是截稿前一天连夜赶出来的。
刚接手这个工作时,我简直如同飞出牢笼的鸟儿。由于工作关系,我的社交圈一下子拓宽了,再加上当时还有男朋友,所以几乎是每天狂吃疯玩儿,截稿前几天才疯狂连夜赶稿,时不时还有认为自己是Carrie Bradshaw的幻觉。
你要问我从这份轻松愉快的工作中学会了什么呢?工作技能当然是有的。
比如通过几次爆肝赶稿后,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会自律以及合理分配时间;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检查两次以上,尤其是别人交到自己手上的内容,哪怕他们说已经检查过了,毕竟稿子出刊了就没法修改了;还有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做一个时刻有激情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无论年纪。
除了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之外,我觉得这份工作更重要的的一点是让我体验到人生的多样性。
生活可以远比想象中的更丰富,我应该在有限的人生旅途里尽可能尝试不同的事物以及体验新的景色。这些都是从我那群可爱的同事以及采访中遇到的大神们身上学到的。虽然听起来非常老套,但那的确让我重新思考人生奥义的契机。
03.不合适的工作就像谈坏的恋爱,及时止损最重要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模特经纪公司做搜索、侦察,工作内容类似星探,主要是帮助公司签约外籍模特,大家在淘宝等电商看到的外籍模特,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
如果说前两份工作给我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未来想走的路以及想过的生活,那么第三份工作则是让我看清求职路上应该避免的坑。
首先我学到的第一点就是同事之前应该保持清晰的界限,工作就应该有工作的模样。平日里如非必要,最好尽可能少参与茶水间闲聊。特别是要警惕那些动辄把“我们是大家庭是一家人”挂嘴边的同事以及上司。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杜绝随后的大部分办公室政治里的小团体活动。
是的,不要怀疑,当时公司一共就五个人,但是我手机上却有四个微信群,可想而知有多可怕。
第二点就是那些以大小周制,且老板不尊重员工私人时间的公司,应该尽量远离。试想一下当你上了六天班后,唯一的周日你想睡个懒觉,结果公司微信却在上午十点钟就震个不停。你拿过手机一看,居然还被老板艾特了。
你诚惶诚恐开始往上翻那快一百条的聊天记录,却发现他们讨论的并非什么需要马上解决的紧急任务,大家只是在以“玫瑰花”“抱拳”“微笑”等emoji以及表情包附和老板的偶尔灵光一现。这一刻你只想掏出工资条,看看公司是不是少打了一个零。
第三点与第二点相似,也与时间有关。无论公司规模性质,都应当明确说明加班制度以及规则。
一间公司当然可以少到只有三四个人,也当然可以为了完成任务加班直到看见凌晨四点的深圳,但绝不能以公司人少事多为理由,让员工无止境无补偿加班。
有些公司总爱以“弹性上班时间”作为吸引求职者的条件,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让你无偿加班的委婉的说辞。当你向公司提出质疑时,如果遇到没啥水准的老板,人家可能会告诉你“当时已经跟你说了哦亲,我们上班是弹性时间,你就辛苦一下哈,下周请你吃饭”。
其实能在一家好公司工作,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我前两家公司那样,且无论你能拿的工资高低与否(当然越高越好啦)。如何去界定一家公司是好是坏,取决于这个公司的整体氛围,取决于你能在公司学到什么、获得哪方面的提升,取决于在你身边都是怎样的人。
以上就是我踏入工作五年后的感悟,里面有苦有甜,有泪有笑。无论酸甜苦辣 过程如何,这其中的每一步无不帮我塑造成一个更成熟更自信的人。
很多人都说职场是一个大染缸,听起来未免让人有些退缩。其实我觉得职场更像一个大型孵化器,每个人都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经历,锻炼出更坚强能干的自己。你所认为的难关,回过头来看其实也并不算什么,反而能让你会心一笑。
最后,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够自信满满地踏入社会的大门,迎接一段段充满新鲜与未知的挑战。
来“职场黑皮书”,看职场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