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中国成语故事#
导语: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接近2亿,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作为中国人自己的语言你了解多少呢……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形容长途跋涉送一件很有意义的东西给别人,不远千里带着物品去面见别人,这些物品的珍贵程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含有深厚的感情,长途跋涉,鹅毛赠千里,这份情,远远超过金钱,因此!送礼当送鹅毛礼,远比奇珍异宝更值钱……
千里送鹅毛故事:千里送鹅毛出自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中国唐朝贞观年间,大唐盛世,各个小国家都对大唐表示友好,西域小国派出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奇珍异宝前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缅伯高一路亲自看护这只白天鹅,很害怕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国王交待,又怎么面见唐王呢……
为了照顾好白天鹅,这一路缅伯高亲自喂水喂食,一点也不敢怠慢。在即将到达唐朝之时路遇一小河,缅伯高想给白天鹅洗个澡,让白白净净的去面见唐王,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谁知手刚松开白天鹅一跃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傻眼了,停顿了一会竟然哭了,想想马上就要到了,国王交代的这么重要的事情让自己给毁了,现在反回本国不好像国王交代,继续拜见唐王又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下人们就劝说缅伯高,既然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得赶紧想想补救的办法,缅伯高整顿了下情绪,思前想后决定继续东行面见唐王,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两日后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终于来到了长安。唐王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唐王顿时脸色一变,心想这不是在戏弄我吗,不远千里送几只毛给我……此时下人也拿出了鹅毛下面的一首小诗。唐王一边欣赏那首诗,一边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心里还产生了敬意,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为人忠诚,不辱使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远千里送鹅毛深深的打动了唐王,于是唐王重重地赏赐了他……
启发: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缅伯高的才略,不但智慧过人,为人也非常忠诚,是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遇到挫折能第一时间克艰度险,最终不辱使命,这和他坚忍不拔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后人的我们,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缅伯高的修养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千里送鹅毛,送的是给唐王,唐王的反应和举动,让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品质,接纳不远千里送来的鹅毛,充分展现了唐王的大胸怀,不拘小节,不谈钱财,反而很能理解下人们的苦心,这么重视情义的王君。在古代的中国,身为皇帝,能够意识到情意无价的也不多见……接纳鹅毛,并且还给缅伯高赏赐,这说明唐王不以奇珍异宝为衡量臣民忠诚与否的唯一标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