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àng tǐ cái yī
量 体 裁 衣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一次,墨子派自己的弟子公尚过前往越国,公尚过很快得到了越王的重用。公尚过向越王推荐自己的老师墨子,越王非常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假如能让墨子到越国来教导我,我愿意将过去吴国的五百里土地分封给墨子。”越王还大方地派给公尚过五十辆马车,让他声势浩大地到鲁国迎接墨子。
墨子对公尚过说:“据你观察,越王这个人的心志怎么样?假如越王能虚心接受我的言论,采纳我的学说,那么我将前往,量体裁衣地为越王提出建议。如果越王不听从我的言论,不采取我的学说,那我去了,就是把‘义’出卖了。同样是出卖‘义’,我就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大老远跑去越国呢!”
后来,“量体裁衣”便固定下来,成了常用语。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了一个“量体裁衣”的故事。据说,当时京城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裁缝,只要是他裁制出的衣服,无不合身,因而受到人们追捧。一次,一位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腰身尺寸,又问道:“小的还要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不解地问:“你量体裁衣,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为什么要问这个?”
裁缝回答说:“我这也是在量体裁衣呀!如果您初任高职,必定意高气盛,走路时会自然地挺胸凸肚,所以裁衣时要后短前长,才会合身。如果您已经做官多年,就会意气微平,衣服前后长短一致即可。如果您当官许多年马上就要退休了,内心难免忧郁,走路时会不自觉地低头弯腰,这样做出的衣服就应该是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您做官的年头,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御史大夫听后十分钦佩,明白了这个裁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是按照成衣方法测量尺寸,而且善于把握不同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这个成语是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也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近义词
对症下药、相机行事、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看菜吃饭
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机行事:看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办事。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看菜吃饭: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反义词
削足适履
削足适履: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造句示例
1、你应该量体裁衣,他的能力有限,不能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做。
2、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怎么赚钱怎么花,这么朴素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