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他们都是孤竹君之子,因为互让王位,逃去西周养老。在养老堂里,“伯夷最不留心闲事”,不关心社会和外界所发生的变化。当烙饼越来越小、粉越来越粗的时候,叔齐告诉他“好像这边就要动兵了”——即武王兴伐纣义师时,伯夷的看法是:“为了乐器动兵,是不合先王之道的。”他一再要叔齐“少出门,少说话”,练自己的太极拳。随着出兵的临近,伯夷也越来越难以闲适了。此后就发生了武王出兵,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的事件,伯夷被跌昏,有个年轻太太热心地送姜汤,再后是关于大军渡津的战报不断地送来。叔齐听到武王攻入鹿台之后的“不但不孝,也不仁”,使下定决心离开养老堂到华山去,去华山的路上,遇到了大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的马队,差点儿被踏死,又有华山大王小穷奇的出现,使他们不得不折向首阳山,在这里,他们互相照顾,从听来的烤松子糕到“薇”,过着看似“闲适”的日子,但此时伯夷从沉默成了多话”,竟意外泄露了身份,招来了一大批看客和流言。有个小丙君的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和丫头阿金的对主子话语的重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震得他们发昏”最终,饿死在了首阳山。
伯夷的行为正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对于那些生在充满矛盾斗争时代社会里却偏要去寻求所谓 “超然”、“闲适”的那类人的深刻地嘲弄与批判。
叔齐在养老堂和以后的言行心思,都表现出对于社会与现状的不满以及强烈的参与社会的意识,是不能和伯夷等同而论的。
伯夷叔齐的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竭力维护的“先王之道”。换句话说,正是那种极不合理的 “先王之道”导致了他们的悲剧,他们是为其所信奉的“先王之道”吃掉的。由此可见,作者通过对伯夷、叔齐的一生的展示,揭露出了这种“先王之道”、“仁”、“义”等观念的不合理和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