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西游记的时候,我还很小。大概也就是十几岁的样子。三打白骨精那集,我又恨又急气的直哭。
着急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魔,为孙悟空被冤屈感到气愤。
看到孙悟空被赶走,他抱着马掉眼泪,配上那背景音乐,电视机前,我和小伙伴也哭成泪人。
我们谈论,孙悟空何必护着这么笨的唐僧西天去?自己一路打妖除怪不是早把经取回来了。再说了,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呢?有啥难。护着窝囊的师傅何必呢!
伴随着每年假期都百看不厌的西游记,就这样,我们慢慢长大了。
后来
我看了西游记原著,这一章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里面的关键字,我认为是戏弄的戏,和怨恨的恨。
那时看这篇章时,我只感到,这猴子,太逞能。跟领导说话没大没小,不分场合,不讲分寸。
悟空说:师傅,你哪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想吃人肉,便是这等,变金变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
他先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一番言语劝告,还列举例子。
也算苦口婆心的。
见唐僧执意不听
他又说:师傅,我知道你了,你见她那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什么经?
那长老哪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看到这里,唉,这猴子,简直就是职场愣头青啊。
纵然是你再有能力,纵然是你的以前再了不起。那也是过往,那也是曾经。
好汉不提当年勇。
眼前人被称为师傅。他就是再不济,也是救难于水火之中的恩人呀。
说话不看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不让你走让谁走?
我们长大了
从此以后,我们不再非黑即白了。
我们开始说话看场合了,我们开始考虑是否合适了。
然后再来说白骨精
第三打的时候书中记载说
那怪物在空中夸奖说:好猴王,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的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再下去戏他一戏。
就这样,因怕人笑话失去了自我坚守。因怕被人笑话,白骨精丧了命。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也经常活在自以为别人会笑话这样的感觉中。
事实上,大家都很忙,谁能顾上去笑话谁!
这是典型的太把自己当回事!殊不知,你就是一堆白骨而已。
春节时,看了郭富城和巩俐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从小时候的气愤哭泣,变成如今的看着电影心里感慨万千,不由自主眼泪掉下来,从幼稚到懂得,时隔了二十多年。
电影里面
观音菩萨对孙悟空说:你看到的是真相,你师傅看到的是心相。
真相是什么?这是我后来一直思考的。我是否该去探究真相?
事情发生的时候,可否
绕到其背后去看看另一面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面说:
取得什么经?
度得什么人?
此生一直走下去,长路漫漫。我认为,这一路的经历,就是取经。
这一路不论是烈火烹油繁华四溅,也或是泥泞跋涉负重前行。
这经历,都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路途。要自己走下去,没有捷径因为没有一个筋斗云。没有多次机会,因为不可重复。
度的什么人?我说,度的身边人。此时此刻谁在你身边,那就是你最亲近的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人和人的相识,寻缘而来。
我们终究也会变成这样的人
唐僧说,我如此这般劝化你。
是的
我们越来越懂得珍惜,惜福,惜缘。
我们也越来越愿意付出,度人即使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