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的那些老点心

在鲁西南地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走个亲戚、串个朋友,虽然都穷,一般也不空着手。

平常看个老人,到朋友家商量个事,有时拿两包点心,有时提几根油条或一串馓子。我们那里最常见的点心有“桃酥”“羊角蜜”“大金果”“蜜三刀”等,统称叫“果子”。

桃酥

大金果

收到“果子”或油条、馓子的,也不舍得吃,放起来,等自己有事时再拿出来送给别人。这些东西因你送给我,我再送给他,来回折腾,历时长久,“果子”的包装都烂了,油条、馓子干得一碰就碎。

过年时,就不一样了,礼物要重得多。一般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家要把比较近的亲戚走上一遍,亲戚多的人家,你来我往的能走到正月十五以后。

一般带的东西有几十个馒头,几个花糕,十几盒“果子”,用两个“笆斗子”盛着,“笆斗子”是鲁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柳编容器,圆口圆底,木提手,比一般水桶要大。走亲戚时,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一根木棍,把两个“笆斗子”挂在后座两边,“笆斗子”口要用包袱蒙上。走完亲戚回来时,亲戚家留下拿来的礼物,还要装上自己回的礼,来回都不走空。

笆斗子

送礼最壮观的莫过于大年初二新女婿走丈人家。

这是农村最重视的一次“外交”活动,对于女婿家来说,它展示的是家庭的实力,是面子,是对丈人家和尊重,一般的标准也要12个“笆斗子”,几十斤猪肉;要面子的20个“笆斗子”,用板车再拉半扇猪肉。

“笆斗子”用红包袱蒙了口,猪肉用红纸包上,雇上本村的小伙子骑车带着。新女婿骑车带着新媳妇前边走,后面是浩浩荡荡一大溜人,出自己的村,进别家的村都是一大看点,都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过完年,家里剩下的“果子”就成了小孩子们觊觎的目标。家里保管这些东西的一般是奶奶,因为老年人才是这些礼物的实际收受人,过年过节走亲戚名义上都是来看老人的嘛。一开始,奶奶对我们这群眼睛冒着绿光的小子们警告:这些东西谁也不能动,说不定哪天还能用得着,等用不着了再给你们吃。

一开始我们还算听话,远远地看着奶奶用篮子高高挂起的“果子”,不敢动。过几天看奶奶对这几包“果子”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候,就开始下手了。先是把点心包拆开,从里面拿出几块来,再原样包上,奶奶一般都不能发现。

一包拿几块,另一包拿几块,很快,所有的“果子”包都经历了一次“瘦身”,再这样下去肯定就不行了。忍几天的馋虫后,就开始整包地往外偷着吃了。如果奶奶发现的早,我们会被痛骂一顿,然后“果子”就被转移到我们很难拿到的地方去了。如果发现的晚,“果子”篮就空了,也是挨一顿骂算完。

那些被转移到更隐密地方的“果子”,在今后的日子,我们也会使出千方百计,最后都落到我们的肚子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节过后,在妻子回家乡过年回来的时候,从她家的商店里带过来几盒油炸的果子点心。其中一盒小金果点心,是我记忆深处最好...
    1如是我闻阅读 1,416评论 5 31
  • 老秦头是我们村的上门女婿,娶了我们本家的三姑奶奶,大家都叫他秦三爷。 秦三爷多才多艺,脑子灵光,会唱戏,会说书,会...
    悠然东山阅读 1,614评论 0 1
  •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第二部 岁月留痕 (上) ...
    室静兰香a阅读 473评论 0 6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11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2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