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的三好学生越来越多了。今天这个课,明天那个课的,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忙碌程度真的不亚于一个高考生。
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曾经一度,我给自己报了4门课,有长期课程的,有30天训练营的,也有15天的课。每一门课程我都精挑细选,而且觉得是非学不可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除了忙就是乱了,真的只剩下了忙乱。刚开始,还能按时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并且也能将宝宝照顾的好好的,家里事也没有耽搁。
这样的情况大概只持续了一周左右。首先是身体吃不消了。因为学习只能等到宝宝休息时才能进行,所以早起晚睡是必须的。
由于时间上不合适,基本上听不了现场版,只能听回放,群里的讨论就更没有时间参与了。每天光是爬楼都是件很辛苦的事。
身体报警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讨论不能积极参与。慢慢地兴奋劲儿过去了,拉下一节课后,慢慢地就会有两节、三节甚至更多。一多自己都变得无所谓了。最终就不了了之了。
跟我有类似情况的相信不在少数。积极报课,满腔热情地学习,三天的热度,有的会长点,但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又回到了原点。
过段时间,看到一些自认为是非学不可的课程,就又去报名参加,结果往往是交了钱,自己没坚持下来。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个死循环呢?
究其背后根本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两点: 1、 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更新速度也在日益加剧。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成了我们每日必修课。因为知识更新迭代的太快,促使人们不得不去学习。原来我们可以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现实的情况是一天甚至一小时不学习,你都可能out了。
2、 各种课程营销文案所造成的知识匮乏恐惧症。有些人可能对自身还没有太强烈的危机感,可当你看到一些课程宣传时,就会恐惧感瞬间涌出,认为必须要去学习。
毫不夸张地说一般人在看到一份精彩的课程文案宣传时,都会从内心发现自己真的需要这份课程,一定要学习,如果不学这门课程,自己有可能就会被淘汰。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陷入这种知识匮乏恐惧症当中,报了大量的课程,结果往往与预期不符,让人陷入困境。
我们常说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但贪多嚼不烂,甚至半途而废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那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知识匮乏恐惧症呢?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报课之前,先理清自己的目标。
这条看似简单却真的不简单,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最终结果的一步。往往我们选择课程可能只是看了课程宣传文案,觉得这个课程不错,可以学习。有的人可能还会多想一步,学了这门课程可能对我的工作或生活有所帮助。
但这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先理清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大的目标和小的目标。大目标指的是你对未来的一个规划。譬如我想做一个独立的撰稿人,这个就是大目标。
大目标确定了,就要考虑为了达成这个大目标,我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就像我要做独立撰稿人,那么我首先应该在写作这件事上有所付出。这是最基本的。其次,我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面。第三,我需要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就会使目标更加具体,也更具方向性。
通往大目标的方向 设定好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方向着手准备课程了。譬如在写作方面,可以报课,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根据自身经验选定主攻领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阅读。
报课时,我们还应考虑几点:
(1) 我从这门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 (2) 这门课程能带给我什么?譬如老师是否能提供除课程外额外惊喜,如链接这个领域的大咖,有更多的实习或就业机会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报课前就应考虑清楚的。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我想报的课程会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具主动性,而非一时兴起。
2、 报课不可一次贪多
很多人报课会集中一段时间内同时报几门课程。这样其实是不可取的。正所谓贪多嚼不烂。作为成年人的学习,大部分是碎片化学习。我们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学习,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
每门课程看似每天只有1小时左右的听课时间,但这背后需要付出的额外时间和精力绝不仅仅只是一小时。因为我们可能需要反复听课程,还需要查找资料,写作业,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每次最好只选择一门课程,最多不要超过两门。
3、 学以致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了就要用起来,否则真的就是白学了。有时,我们觉得学了的东西没用,多半是没有把它用起来。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终究不是自己的。
4、 坚持
既然是有目标的主动性选择,那么多半是能坚持到底的。即使有时会有退却的想法,去想想我们的目标,当初的想法,并且从中找到乐趣,那么坚持也就不是那么难了。
相信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课程,只要坚持学下来并把它应用到工作生活中,那么所谓的知识匮乏恐惧症也就会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