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课程是《手机支持的互动课堂》,由华南某信息学院的教授主讲。
上课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用手机扫码,扫课室电子屏上的微信二维码,说是电子签到。
屏幕上很快就显示了学员签到数。
尽管上课前每个学员已手签,但再来一次扫码签到倒也挺有意思,我权当它是开讲前的一个互动。
接着老师继续玩花样,让我们不断扫码进入一个平台做题回答问题。
我们觉得新鲜,有趣,老师是玩信息网络的,让我们掌握一些前沿的高科技不是挺好么!
紧接着老师让我们看了几张照片,照片全是大学课室,满满低头族的画面。
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上课都成了低头族,根本没有认真听课,对微信中的点赞求赞的专注度已远胜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新知识的专注度。鉴于不能没收学生们的手机,不如将他们手中的手机利用起来,参与到课堂上,让他们随时用手机扫码回答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参与课堂讨论等等。我们如此做了之后,发现平时沉默的课堂,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在平台上特别踊跃,而且是有问必答。包括一些想翘课的学生,通过现场扫码电子签到可以有效遏制学生翘课的发生……。”
教授越说越得意,满脸都写着:“小样儿,看我制不住你们,你们不是离不开手机吗,我将计就计,就用你手中的手机来参与课堂的互动与答题,你们放不下手机,我就带着你们玩。效果很好嘛……。”
听到此,我开始莫名地抵触起来。
我不赞同老师倡导的“手机支持的互动课堂”。我认为BYOD: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新趋势适用于现在新兴的远程教育、线上课堂、微课堂,而不应出现在学校的传统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放不下手机,我们有没有思考原因?会不会是我们的课讲得没有吸引力?不够精彩?不足以完胜手机的吸引力?
刘欢在对外经贸大学讲《西方音乐史》,来听课的学生爆满,座无虚席,走廊都站满了人。去听课的学生还会看手机吗?我想,不会,因为刘欢讲得足够精彩啊!
易中天在未上百家讲坛前,厦大的课室也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学生会遛神看手机吗?我想,不会,因为易中天讲得足够精彩,学生不舍得分神,生怕错过易中天老师的一句幽默话,一段曹操帅哥的有趣故事。
深层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其实出在老师自身!我认为应该从提升授课技巧,提升专业领域素养,展示个人教学魅力入手,强化自己的讲课能力和水平。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授课的风格及形式的多样等方面应该针对学生狠下功夫。
而现在,我们的老师居然忽略、无视自身讲课的质量问题,舍本逐末,逢迎学生,纵容不应倡导的坏习惯。
这不等于公开支持学生成为低头族吗!
关键是这个坏习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们更加不擅于在公众场合、在人前去表达、沟通、交流。
这种现象不可怕吗?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课堂本是人类知识传播、认知提升、思想碰撞、充盈大脑的殿堂,怎可以摒弃传统、将错就错、盲目跟风、舍本逐末。
时代在发展,顺势而为很正常,但我认为,有些东西还真不能争时髦瞎创新,尤其是教育。否则,我们的发展不能称其为发展,而是在倒退!
总而言之,让学生放下手机认真听讲,老师有料能讲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