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一好友聊天。
好友:你总说要给孩子自由,可是自由总得有个度吧。孩子想要吃糖,给他吃了,他还要吃,难到还继续给他吃吗?
我:为什么不继续给他吃呢?
好友:吃糖果多了对身体不好。
我:比如哪些不好?
好友:会蛀牙,还会影响吃饭。
我:首先,吃糖不是导致蛀牙的必要条件,导致蛀牙是因为没有及时漱口和认真刷牙。然后,如果吃糖果影响到了吃饭,那就暂时不吃饭。无论他多喜欢吃糖,都不会一天只吃糖果不吃任何其他的东西的。
好友:难到就随孩子?想要吃就给他吃?这样不会过于溺爱了吗?
我:孩子的一点需求都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他会开心吗?他连你的爱都没有感受到,何谈溺爱?
好友:可是让孩子太满足,他就不知道珍惜,还会产生无休止的欲望。
我:珍惜什么?珍惜你的钱,还是珍惜劳动人民的辛苦?如果是后者,可以在满足他的时候,带他去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不需要说教,他自然会懂得。如果是前者,我觉得你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那么多钱了,哈哈哈。说笑了,不是每个人都是那20%的有钱人里的。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非常昂贵,已经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那就大大方方的承认,对不起,妈妈现在没有这个能力给你提供这个,我们一起努力,有足够的钱我们再来买。孩子可能会哭,那就耐心的陪着他哭一会儿,就是静静地陪伴他,不需要安慰,抱着他,让他知道,你现在有情绪了,没关系,妈妈知道,妈妈陪着你把情绪发泄出来。等他哭好了,就行了。然后如果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兑现你的诺言,问问他是否还需要。这样的孩子,他感受到了你的爱,又怎么会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珍惜呢?
再说无休止的欲望,一大堆糖果放在哪儿,你不需要管他吃还是不吃,不要给孩子任何的干扰,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没有执念,他只会遵循内心的渴望,想吃那就拿一个吃,不想吃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不吃。没有执念,他哪里来的欲望呢?很多时候,孩子一直吵着要吃糖果,只是因为从来没有被爽快的满足过,内心的执念已经超过了糖果真实的味道,才会一直索取。
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平和而平静,就是很自然的享受每件事,每个他喜欢的东西,快乐纯粹而简单。这样的孩子,他的需求一直是被看见的,内心会充满爱与幸福。他知道,自己可以享受丰富的物质,也可以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他不会轻易被诱惑,不会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乱了本心,活得自由坦荡,人生格局自然就打开了。
反观那些没有被满足过的孩子,比如你我。总是觉得被满足是不好的,有时候想给自己买件喜欢的衣服都要思量好久。好不容易狠心买回来了,却又不舍得穿,只能放衣柜里当摆设。是不是很可笑?我们买这件衣服本意是为了让自己开心的啊。因为没有被满足过,所以有匮乏感,什么都想要珍惜,却忘记了自己的感受。
好友:对啊,我衣柜里堆了一堆衣服,就是看见就想买,有些衣服明明知道不适合我,却依然买回来了,然后就躺衣柜睡觉。这也是没有被满足过导致的匮乏感啊。
我:所以,没有被满足过的才会更容易贪得无厌,更容易产生无休止的欲望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