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日,已经是假期的第三天了。妞上了一天的课,于是问她想不想看电影放松下,想看什么电影。选来选去,她选了《志愿军— 雄兵出击》,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以为小女生应该不太喜欢这种历史片的。一问,原来是因为有同学已经去看了《坚如磐石》,评价不高,所以才选了这部。
说实在的,对凯歌导演的电影,我依旧停留在《霸王别姬》、《风月》、《无极》此类文艺片的印象里,虽说后来拍了一些主流题材的电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但不知道为何,总是没把他和主流大片放在一起。
影片开始,毛爷爷1950年初从前苏联访问回国,冬去春来,本来应是好时节,却又开始了动荡。南北朝鲜打起来,美国人开始干预,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和关注。
可以说,影片的总体节奏还是不错的。前1/3的时间,是在打和不打的问题上展开;中间1/3的时间,讲的是入朝首战告捷;后1/3的时间,进入了第二次战役,花了大手笔来描述非常惨烈的松骨峰战抖。从首战告捷后,开始穿插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的故事。
打还是不打?以往的影视剧,都是非常坚决的态度,一定要打。这次描述得更为真实和让人能够接受。毛爷爷在召开中央委员会的时候,和大家说,他也犹豫过,但是美国人看准了新中国百废待兴,最不想再打仗的心思,料定了我们不会出兵;但是1950年国庆日接见各界群众代表时,看到了人民保卫家园的信心,看到了众人所欲而必得的决心。
打和不打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何时打呢?此时周总理出访前苏联,斯大林告知派飞机要3个月以后;反问如果不派飞机,打还是不打?毛爷爷非常坚决的回答,通知斯大林同志,即刻就打。因为美国联军的推进速度非常的快,炸弹已经炸到了我国边境内,总不能等到联军占领到了河对岸,再出兵吧。
一波三折,彭总司令前往沈阳,来到前线,见到北朝鲜军队的代表,对方一问三不知。不知道金日成在哪里,不知道军队在哪里,不知道美国人在哪里。还过不过江?这个仗怎么打?总司令没有任何的犹豫,留了副司令员在国内,下令按原计划晚上渡江,随后自己就准备先行过江去了。参谋拦住他,他只说了一句,前线的情况若是不了解,他如何指挥?这就是前一辈老革命家,打了一辈子仗的将领的风骨。
第一仗,毛爷爷给了四个字的要求,“首战告捷”。第40军118师首先赶到了作战前线,领到了温井、两水洞首战的任务。不负众望,利用美军的狂妄自满,以及“象征性出兵”的错误判断,40军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次战斗的10月25日,作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这次战斗出现了最能打的师部通讯连,与敌军的炮兵连遭遇,几乎全军覆没。
松骨峰阻击战,是切断南撤和北进两路美军的一次战斗。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南逃的美军赶到了松骨峰一带。一营三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三连官兵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百人的连队,最后只剩下一人。
松骨峰战斗和联合国安理会两条线索同时推进,并列蒙太奇的方式,看得真是热血沸腾。这是影片的最高潮,很是过瘾!
能在国庆日看这样的一部影片,也是值得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