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一点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不同过程中,给予孩子该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东西。


0~3岁的时候,父母做好保姆(护士)的角色,保证孩子的温饱安全,尤其是妈妈,母乳哺育,多些拥抱,给予足够的爱、关注。这样,孩子的安全感、无条件被爱、自我的价值感就会被建立好。

3~7岁的时候,父母做好行为教练的角色,鼓励孩子探索、好奇,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危险、界限、群体的规则等,让孩子既有好奇心,也能知道如何融入周边的世界。

7~12岁的时候,父母做好另一种老师的角色,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孩子发问,建立好自己探索所需各种能力的基本功。

12~18岁的时候,孩子自己开始独立,父母的角色更加后退,只作为孩子的军师(顾问),让孩子自己充分体验世界,包括学业、自己的伙伴、恋爱尝试、对世界的独立思考等。父母只引导他们如何思考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决定。

18~25岁的时候,能允许自己跟孩子像知心朋友一样,只需要理解他们,不需要再提供什么帮助,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

25~33岁的时候,孩子完全独立,要走自己的道路,这时候父母只能给他一些启发,让他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是,现实世界很多时候没有这么理想。系统排列的个案中,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更多是这样的。0~3岁,父母一方或全部不在身边,孩子没安全感,感受不到爱,亲子关系中断创伤。3~7岁,孩子在父母的打骂、否定中成长。如果0~7岁孩子都跟父母分开的话,最严重的情况是,孩子自己身体感觉全部关闭,同时,把情感开关也关闭了。所以孩子跟父母很难接近。7~12岁,父母只关心成绩,成绩不达标,就诸般惩罚,没有肯定。12~18岁,父母禁止孩子的其他发展,还是只关心成绩,要孩子听话,结果压力越大,反抗越大。18~25岁,孩子远离父母,父母却仍然对孩子诸般控制。或者孩子小时候没在一起,突然发现孩子要走了,想恢复0~3岁孩子在身边的感觉。25~33岁,孩子成年,要走自己的路,父母认为不好,插手孩子的感情和事业。系统排列发现:就算孩子经历了上述种种对待,很多还是非常孝顺父母,一直照顾父母,希望父母开心。系统排列认为,孝顺父母几乎是天性,不用鼓吹。偏偏中国的很多孩子都活在纠结之中,一方面从小到大自己“被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创伤,“怨恨”父母,这妨碍了他们自然爱父母的本性。另一方面,父母有错,不敢去提,还是跟着父母走,甚至有时婚姻都被父母主导;情感上却依然依赖父母,离开又不行;但是父母这样对自己,自己要么不想结婚生子,要么父母怎么对自己,自己就这么对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白炽灯,冰冷心 无字书,藏细语 故事里,思绪飞 回忆里,剩迷惘 不觉想,腹心疾 君壹语,祝欢喜 心痛起,难梳理 允...
    苏汐妤阅读 245评论 2 2
  • 这种无力,焦躁感又出现了。 仿佛一切都无望,甚至与别人的接触都成了困难。我厌烦他人,厌烦周围的一切。 这世界上很多...
    Mia面阅读 475评论 4 6
  • 凤师新作品
    半樵阅读 616评论 2 12
  • 一个月才那么点工资,虽然只是暂时的,感叹句,我只是个会花钱不会存钱的主,回想下在学校时得一天: 早上7点50时上课...
    绿围巾女孩girl阅读 239评论 0 0
  • 都说流言止于智者,而流言止于懒人是我在09年写在QQ空间里的一条说说,也是我不传谣的原则,因为我自诩为纯粹的懒人。...
    时光拾忆阅读 346评论 0 1